Toggle navigation
臺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
:::
關於台江分校
臺南市社區大學
創校緣起
影音分享
台江臉書連結
聯絡我們
重回村廟論壇
台江在地論壇
第一屆重回村廟
第二屆重回村廟
第三屆重回村廟
第四屆重回村廟
第五屆重回村廟
第六屆重回村廟
第七屆重回村廟
第八屆重回村廟
第一次《台江文化會議:在地發聲》
第十屆重回村廟
第十一屆重回村廟
台江社區學習報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第十三期
台江人地方報
001在地人的消息─台江散步,街頭巷尾的小攤滋味(上)
002在地人的消息─台江散步,街頭巷尾的小攤滋味(下)
003在地人的消息─台江土地會黏人
004在地人的消息─台江廟公臉譜
005在地人的消息─重回箔仔寮吳的尋根之旅(上)
006在地人的消息─重回箔仔寮吳的尋根之旅(下)
007在地人的消息─來廟口,看書真有趣
2015夏季報
2015冬季號
2017冬季號
公共參與活動
學習節慶化
敬老日
孝親日
擔水節
班級與社團的社會實踐行動
行動教室
廟口講座
公民小聚場論壇
台江公民行動
台江文化季
青春夜行
愛鄉護水
保生健康促進中心
台江社區博物館導覽手冊
台江民俗文化數位教材
台江流域學習中心
創藝線上藝廊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一屆重回村廟」目錄
MarkDown
重回村廟與文化再造」引言稿-林美容
|論壇主題|綱要目錄
大廟興學宣言
重回村廟,《大廟興學》的希望-吳茂成
台灣的民間信仰與社會組織-林美容
神明信仰總論-林美容
台灣保生大帝信仰與分布-林美容
重回村廟與文化再造」引言稿-林美容
村廟的教育價值-李錦旭
重回村廟的實踐案例-蕭宏能
9. 影片
重回村廟的實踐案例-蕭宏能
第一屆重回村廟 =======
![](file:///C:/DOCUME~1/ASU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file:///C:/DOCUME~1/ASUS/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
村廟的教育價值
**
引言大綱
**[
\[1\]
](#_ftn1)**
**
李錦旭
[
\[2\]
](#_ftn2)
|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系所
一、村廟在台灣早期教育中的地位
台灣各地遍存各種地域層次的宗教組織與活動,村庄有「庄廟」,主導庄內例行的祭典活動。較大的村庄,內部會分成更小的單位,叫做角頭或部落,它們有時會另建「角頭廟」。而清朝時期各庄社為了防衛,常聯庄共防,為了表示互信,常以共同建廟、共同祭祀來連結彼此的感情,而有所謂「聯庄廟」的產生(林美容,
2008
:
11
)。
清朝時期,台灣的廟宇兼用於教學者頗多。因此,日本領台後,在設國語傳習所時,借用寺廟上課的很多。日本治台其間,學堂(書房
[
\[3\]
](#_ftn3)
)與義塾(義學
[
\[4\]
](#_ftn4)
)一直是民間傳承漢文化以及蘊育抗日意識的重要場所。學堂為私人性質,常借廟宇廂房上課;義塾有官辦民辦兩種,民辦者也常借廟宇廂房上課(杜武志,
1997
:
289-290
;張鐸嚴,
2005
:
221-222
)。各種社會教育,如:宣講聖諭、宣講善書、講古等,也常利用寺廟舉行(王啟宗,
1994
:
6-8
)。
學堂學生多於
7
、
8
歲時入學,修讀年數依各人需要,亦有長達十年以上者。其教材多為《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年紀稍長或秀異者,則研習《童子尺牘》、《唐詩》、《四書》、《五經》等。義塾旨在免費提供貧寒子弟啟蒙教育,學生年齡多介於
6-17
歲,課程內容與學堂類似(
張鐸嚴,
2005
:
221-222
)
。
日本治台之初,全台學堂數
1707
所、學生
29941
人。日本政府於
1896
年始設國語傳習所,
1898
年改稱公學校,加上採用各種方法箝制學堂,學堂乃漸趨減少,
1924
年剩下
129
所、學生
5137
人,
1940
年則剩下
17
所、學生
996
人,
1941
年台灣總督府下令全面禁止學堂(張鐸嚴,
2005
:
225-226
;汪知亭,
1978
:
48
;
Tsurumi, 1977
:
209
)。
不過,安南區於
1916
年始設安順公學校,距離日本在台始設公學校,晚了
20
年,村廟的教育功能,益顯重要。這就誠如台灣第一位教育博士林茂生(
**
1929
****
:
****
140
**
)所說的:「在小地方必定有『書房』,因為在未設立學校的山間僻地,它們具有真實的價值。」
因此,村廟在台灣早期教育中的地位,主要是利用其廂房作為學堂(書房)和義塾(義學)之用,在正式教育不發達的年代裡,發揮啟蒙、敦品勵學和準備考試的作用。另一方面,透過其各種儀式和圖騰,扮演教忠教孝的社會教育功能。因此,可以說,村廟是民間最基層的教育單位,與人民的關係最直接,帶有啟蒙和義助的精神。
那麼,村廟在義務教育普及、甚至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後,其教育角色又如何、可如何呢?
二、現代國家壓抑下的村廟教育
三、村廟的現代教育價值
經查《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和《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有關村廟教育的文獻非常少,其中絕大部分從鄉土教育的角度來探討。而將村廟置入「宗教」範疇來考察,有關的文獻則多了很多。其中主要的探討主題是:政教關係、宗教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
(一)宗教教育
(二)道德教育
(三)生命教育
(四)鄉土教育
(五)社區教育
(六)成人教育
(七)公民教育
四、村廟作為社會-教育批判的可能性:代結語
公共宗教(
public religion
):
指宗教在保持政教分離的原則下,在公民社會中基於社會關懷而參與公共事務的角色和作為。宗教在現代的公民社會中應可積極扮演「公益」角色,這種角色不是指宗教在公共場域中論辯信仰的真假優劣,也不是宗教傳統的慈善活動,而是宗教以公民社會的成員的身份,參與對社會正義、對人權、對公民權等現代民主社會文化的形塑,甚至還可以包含對政治體系的監督等,這是宗教由下而上參與的民主過程。
有關資料:
小山一乘(
1991
)。日本宗教之分析與教育。**臺灣教育**,
**
483
**
,
46-49
。
王啟宗(
1987
)。**臺灣的書院**。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王啟宗(
1994
)。**臺灣的傳統教育**。臺北市:臺灣史蹟源流研習會。
王煥琛(
1997
)。「宗教教育」問題之研討。**臺灣教育**,
**
557
**
,
2-11
。
田博堯(
2003
)。從宗教和教育的互動論美、英、荷的政教關係。**白沙人文社會學報**,
**
2
**
,
115-139
。
甘滿堂(
2007
)。**村廟與社區公共生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汪知亭(
1978
)。**台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市:商務。
杜武志(
1997
)。**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臺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吳文星(
1978
)。日據時代台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
**
16
**
(
3
),
62-89
。
吳文星(
1988
)。日據時期台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
**
26
**
(
1
),
101-108
。
吳茂成
(主編)(
2008
)。**大廟興學
‧
十問**。台南市: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
吳茂成
(
2008
)。村廟如何成為社區教育中心之探究:以台江《大廟興學》為例。發表於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主辦的「
2008
第四屆南台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10
月
17
日於屏東教育大學。
邱兆偉(
1991
)。中國宗教與教育。**臺灣教育**,
**
483
**
,
40-45
。
林玉体(
2003
)。**台灣教育史**。臺北市:文景。
林月琴(
1994
)。從宗教與教育的關係論宗教的教育價值。**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
2
**
,
93-104
。
林美容(
2000
)。**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市:台原。
林美容(
2008
)。**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縣:博揚。
**
林茂生(
****
1929
****
;林詠梅譯,
****
2000
****
)。
****
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
****
。臺北市:新自然。
****
**
胡文怡(
2000
)。清代臺灣廟學初探。**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
**
7
**
,
9-21
。
姚運標(
2006
)。
**
美國公共教育中的宗教問題研究
**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徐南號(主編)(
1993
)。**台灣教育史**。臺北市:師大書苑。
孫準植(
1993
)。清代臺灣之義學。**國史館館刊**,
**
15
**
,
27-44
。
許雪姬(總策畫)(
2004
)。**臺灣歷史辭典(含附錄)**。台北市:文建會。
張瑛純(
2007
)。寺廟在鄉土教育上的意義:以唭哩岸慈生宮為例。**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
**
60
**
(
4
),
83-96
。
張鐸嚴(
2005
)。**台灣教育發展史**。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建榮、黃隆民(
2004
)。我國國民教育階段「宗教與學校教育分際」現況的評析。**臺中師院學報**,
**
18
**
(
1
),
41-60
。
陳迺臣(
1988/1997
)。**宗教的教育價值**。臺北市:大地。
陳奮雄(
2006
)。日治時期臺南市的書房教育。**文史薈刊**,**復刊**
**
8
**
,
180-195
。
彭煥勝(主編)(
2009
)。**台灣教育史**。高雄市:麗文。
葉憲峻(
2004
)。清代臺灣的社學與義學。**臺中師院學報**,
**
18
**
(
2
),
45-69
。
鄭
崧(
2008
)。**國家、教會與學校教育:法國教育制度世俗化研究(從舊制度到**
**
1905
****
年)
**
。上海:學林出版社。
鄭志明(
2001
)。教育的「聖俗」問題。**鵝湖**,
**
26
**
(
9
),
29-39
。
鄭淑娥(
2004
)。**美國公立學校教育之政教分離**。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歐陽教(
1992
)。宗教與教育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
**
34
**
,
33-42
。
謝
凡(
1991
)。亞洲的宗教與教育:瞻望「富教育性的宗教且富宗教性的教育」。**臺灣教育**,
**
483
**
,
3-7
。
謝
凡(
1997
)。展望「富教育性的宗教」推行「富宗教性的教育」。**臺灣教育**,
**
557
**
,
22-28
。
Illich, Ivan
(
1971
;吳康寧譯,
1992
)。**非學校化社會**。臺北市:桂冠。
Tsurumi,
E. Patricia
(
1977
;林正芳譯,
1999
)。
**
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
**
。宜蘭市:仰山文教基金會。
**
**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
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10日 05時17分
50
優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