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ty Title

社區社會有我同行

--專訪全促會理事長張捷隆

 

**請張理事長先談談進入社大的因緣?

答:()、萌芽階段:1998年期間,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其南先生離職,由我兼任代理其職務。仰山文教基金會在原創立的宗旨裡即有「創立仰山書院」、推廣終身學習的構想,當時剛好全國第一所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成立,消息傳到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的部份「企劃委員」是當年推動教改的先鋒,仰山文教基金會的企劃委員會在1998年年底便開始討論社區大學這一個議題。

()、討論階段:在1998年年底開始提出設置宜蘭社區大學的構想的同時,我們曾非正式的與劉守成縣長與莊和雄教育局長交換過意見,他們都非常支持宜蘭設置社區大學的構想;到了1999年年初,我在仰山基金會邀請參加過「社區大學1999年伸仗橋冬令營」的兩位老師---張純淑、李洋傑老師召開「宜蘭社區大學籌備會議」,聽取他們的簡報;另外,教育局也積極收集資料,在2月間與我們開會討論。

()、觀摩階段:199937,宜蘭縣長、教育局及部分民間團體(仰山、慈林文教基金會)受邀參加在新竹舉行的「落實高教於地方--迎接社區大學的新時代研討會」(教育部及新竹市政府主辦),與來自全國各地推動社區大學的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共聚一堂,就社區大學的設置問題進行廣泛的研討。當時由我率領仰山的企劃委員全程參加。

()、正式籌備:第一次全國研討會之後,仰山文教基金會與教育局進入實質考慮如何設立的問題?取得的共識是不要由單一民間團體辦理,應該結合縣內各文教團體,才能發揮整合的力量。因此在19998月間,宜蘭縣政府出面召集縣內各文教團體會商社區大學籌辦事宜。

()、成立基金會:1999106結合:宜蘭縣政府的「蘭陽文教基金會」、仰山文教基金會、慈林文教基金會、現在的國立宜蘭大學、國立海洋大學、佛光大學、現在的蘭陽技術學院等七個單位,正式成立「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選出許祈財先生擔任董事長,開始推動籌設宜蘭社區大學。

()、聘請執行長:基金會許董事長力邀本人擔任執行長負責籌劃社大,我一再考慮,最後延宕至11月中旬才答應下來。

()、提出正式計畫書:我接下重任之後,開始聯繫縣內民間團體,觀摩其他縣市之社區大學,負責編寫「宜蘭社區大學籌設計畫書」,送交宜蘭縣政府審核通過後,由縣政府提供經費,撥款委請基金會負責設置並經營宜蘭社區大學。

()正式招生上課:經由教育局及復興國中的協助,提供工作人員辦公室及學員上課教室,讓社區大學解決了經費與場地的問題;另一方面開始籌組「課程規劃委員會」(後來更名為:課程審查委員會)進行課程之規劃與講師之聘請,經過各方的支持與努力,宜蘭社區大學終於在2000410開始上課,展開了為期12週的89年上半年的試辦期。

 

  • 請問張理事長在社大發展初期,對社大運動曾有的期許為何?今日有何修正?為什麼?

答:我在1998年年底開始接觸到社區大學的訊息,當時看到倡議社區大學的朋友提出「知識解放」與「社會改造」的理念,我並沒有特別感到「震撼」,因為我認為那本來就是「教育」應該做的事情,我是政大教育系畢業的,唸教育的都知道杜威說的「教育即生活」,我的解釋是:教育是教人「如何生活」,不是教人「如何謀生」,這也是我當年選擇教育系作為第一志願的原因。我很看不慣許多人(包括家長與老師)老是指導孩子去選擇所謂「熱門」(也就是容易賺錢)的科系,許多人都向「錢」看,而不去思考該如何讓生活更有意義與價值。「知識」變成用來「謀生」而不是用來「生活」,所以有的知識就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鎖在象牙塔裡頭;有的知識是用來求取「學位」、而不是用來解決社會問題,教育跟生活脫節、跟社會脫節。所以社區大學的原創精神與理念讓我有「德不孤必有鄰」的感覺,我才同意接下籌設宜蘭社區大學的重擔,這樣的理念正是我對社區大學的期許,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如此!雖然在社區大學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這些理念不斷被打擊、被打折、被模糊、被稀釋,我沒有任何的修正,我常講:如果這些原創的精神理念不存在的話,那社區大學就可以不辦了!

 

三、宜蘭本來就有豐沛的社造土壤,社大再進入的積極意義是什麼?關於宜蘭社大的永續經營,其成功與尚須努力之處各為何?

答:宜蘭縣有250多個社區,2000年社大創立之初,宜蘭在文化局與仰山文教基金會多年的努力之下,也不過擾動了30多個社區,其中出了幾個全國知名的社區,所以大家就認為宜蘭社造土壤很豐沛。但是這些由文建會經費支援的努力,還是沒有辦法普及。其實縣政府裡頭的民政局設有「社區發展課」,過去只是每年定期召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辦辦連誼性的「講習」,三天兩夜,把預算消化掉了事,根本沒達到社區營造的效果。我就找到當時的民政局長(現任立法委員)陳金德,他同意把原來三天兩夜十萬元的經費委託社區大學開班授課,開始了宜蘭社大早期的「社區人才培訓班」,這個班開了好幾個學期,當然也培訓了一些社區營造新的人才,但是我們總覺得還沒有搔到癢處,一學期18週的課程比起原來的三天兩夜,當然實在多了。可是還是缺乏實務的操作、缺乏「下鄉」個別了解與輔導,不少培訓完的人才回到社區就「當」掉、「掛」掉了!此時剛好換了民政局長,新的民政局長林進財更好溝通,對社區營造更有概念,他做了破天荒的決定:用縣政府本身的經費投入社區營造工作!從2003年開始連續三年民政局每年編列200多萬元預算推動「宜蘭縣社區總體營造員培訓暨輔導計畫」,招標委託宜蘭社區大學負責承辦。這個計畫每次為期九個月,九個月當中,學員要接受180小時的基礎與進階課程培訓,透過「做中學」,有許多的實作、有許多次深入社區的討論與輔導、有實際計畫的擬定與執行,不只是營造員來受訓,社區理事長也要參與討論,最後是全社區的動員。在這樣的實務操作中,社區大學才真正跟社區站在一起、結合在一起,社區感受到社區大學無私的奉獻與知識的下放,社區感受到這一群知識份子其實是很能夠赤腳與他們共同踩在泥土裡,社區大學也充分感受到社區居民熱誠、純真的一面。這三年間,民政局(2005年業務移轉至社會局)、仰山文教基金會、文化局、台大城鄉基金會全力支援配合,形成堅強的工作團隊,有社區大學的加入,宜蘭縣的社區營造更加的普及與紮實。

    宜蘭社區大學沒有什麼「成功」,在「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造」的路上,無所謂「成功」,只有努力往前衝的「宿命」!宜蘭只是一直堅持在「對」的方向,這個方向是:透過課程與活動,讓講師、學員、志工不斷的接觸社區、關懷社區,接觸公共事務、關心公共事務,所以宜蘭社區大學的活動量特高;我們也率先規定學術課程講師必須具備教育部講師以上資格,同時率先與縣政府簽約同意學術課程必須超過三分之一,為的是自我約束課程品質,也有利於以後的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

    不過,在努力往前衝之餘,我們也應該放慢腳步,深入檢視反省:這麼多活動是否確實達到我們的目標?是否提升了我們工作人員再精進的動力?是否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同?是否應確實了解各課程進行之狀況?是否應加強跨學科之間的對話?是否能讓關心的公共議題更加多元化?是否能發展出「宜蘭學」的特色?社區大學必須具備充分「內省」的能力,我們希望以嚴格的自我的期許去換取社會大眾的肯定,去消彌部份人士的誤解,讓社區大學能夠永續經營

 

四、全促會可以扮演何種積極的角色來協助社大運動往前發展?

答:1999年成立的全促會,於創會理事長政大顧忠華教授的領導之下,在社區大學普及與深化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推動者的角色:繼續推廣設立社區大學,1999年舉行第一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時,全國其實只有兩所正式成立的社區大學,在林孝信常務理事南北奔波、上山下海、甚至跨海遠征傳播理念、提供經驗之下,現在只剩下嘉義縣及澎湖縣還沒有社區大學,這兩縣的新任縣長在選前也承諾對社區大學的支持,希望短期內能補上這個缺口。

()、溝通平台的角色:全促會是全國社大溝通的平台,全促會設有每年改選三分之一的理監事會,理監事20人當中大部份是來自全國各地社大的實務工作者,有助於協調、聯繫、溝通並規劃全國性的社大業務;同時透過每年一次的「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搭建各社大廣泛議題討論的平台。

()、資源整合的角色:全促會應主動承接中央各部會委託辦理有關社區大學之業務,中央部會除教育部直接編列預算補助及獎勵各社區大學外,其餘大部份均以全促會為對口單位,由全促會承接專案再交由各社大執行,規模比較大者如:衛生署的「公衛教育在社大」、「社區教育推廣藥學知識」,客委會的「影像人才培育計畫」,文建會的「公民憲改論壇」、「公民美學」、「文化公民權」,民主基金會的「國大修憲」、「公共論壇」,教育部的「公民會議」、「學術研討會」,教育部與文建會的「志工列車」等等。

()、品質把關的角色:全促會也應統籌規劃社區大學的發展,社區大學在蓬勃發展之餘,如何永續經營是社大共同的課題,全促會既是各社大的結盟組織,理當集眾人之智慧為社區大學擘畫未來。包括「社大法制化」的研討、「社區大學評鑑制度」的研議、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師資研習會」、「工作人員工作研習營」的舉辦,以至於2005年正式推出的社區大學「社區與社會參與」認證工作,都是為了提升社區大學的品質與地位,打開社區大學發展的坦途。往後的「組織效能」、「課程與教學」更應該積極推動認證。

 

五、您認為全促會現階段最需要強化的面向是什麼?怎麼做?

答:資源整合與適當分配

()、加強與全國各社區大學之連結:全促會如果要扮演好「溝通平台」及「資源整合」的角色,就必須與各全國各社區大學保持緊密的聯繫與對話,全促會南北兩個辦公室除了處理一般行政業務之外,也應該主動出擊,配合全促會的理監事們,代表全促會「下鄉」走訪各社大,化解誤會與取得共識。

()、加強與社運團體的對話:社區大學這些年來雖然都透過全國研討會邀集民間社運團體展開對話,企圖與社會改造運動相結合,可惜的是,還是有許多地方社大有待加強,不少社運人士也還未能體會到社區大學這個平台的妙用。社大與社運界應共同努力,否則「社會改造」的理念會成為口號而已。全促會不能只在全國研討會時才邀請民間團體參與,必須在平時就積極關心參與或主辦各種公共議題的討論,才能真正與社會改造運動相結合。

()、積極出版刊物與民眾對話:全促會在成立之初立即規劃每月出版「社區大學全國通訊」,維持兩年多的資訊傳播功能之後,為因應廣大學員與民眾深入的需求,自200212月起擴大改版成為「社大開學」月刊正式發行。這份刊物維持了兩年多,擔負起各種觀念、論述、報導的討論與溝通平台的角色。可惜的是由於經費的不足以及品質的疑慮,不得不在20054月起宣布暫時停刊,改以每週發行的電子報取代。電子報有其功能、也有其侷限,所以最近有「社大開學」復刊的聲音,全促會理事會應展開徵詢與討論,希望能建立與社會各界溝通的良好平台。

()、積極加強與成人教育學界的對話:社區大學創立初期,眾多大學成人教育界的學者專家均持著懷疑甚或排斥的態度,至今甚至都還影響到社大學分的認證、與正規傳統大學的接軌。社區大學無意侵犯或搶佔正規大學的資源與地位,只是想在成人高等教育過去未受重視的領域裡,得到經營理想的空間,相信只要透過更多的理性對話,應該可以營造大家都贏的局面。

 

六、在您的任期之中,也就是兩年後,就是社大運動發展十年之時,您希望那時的社大將以何種面貌面對社會?

答:個人因為身兼宜蘭社區大學兩個校區校長之責,這個全職的職務使我很難兼顧全促會理事長的重任,大家的厚愛讓我個人誠惶誠恐,為了會務的順利推展,特別在南部辦公室增聘楊志彬先生為南部辦公室專任主任,終身的志工林孝信常務理事仍然擔負起南部業務之統整與督導;北部則委請前理事長顧忠華教授就近幫忙出席各項會議。有兩位「大將」擔任社區大學的「護法」,相信社區大學應該會以穩健的步伐逐步前進。社大十年再做檢視時,我希望社大的面貌是: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不畏險阻,仍然保有原創的理念與精神。

()、神采奕奕活力十足:課程與活動豐富多元,展現活潑的生命力。

()、內涵充實品質保證:願意接受認證與評鑑,自我提升以獲得各界肯定。

()、社區社會有我同行:知識與行動都能落實鄉土,在社區深耕、生根、紮根。

 

七、最後還想對讀者說的是?

答:社區大學南部通訊的發行也是一種與民眾、社團對話的一種方式,在全國性社大刊物尚未復刊之際,希望讀者珍惜這一塊園地,大家一起來努力耕耘與維護,保持理性、優良的品質與水準。

 

2006.02刊登於社大全促會南部通訊「社大好學」試刊號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09日 19時15分
97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