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ty Title

李英周/國立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一、緣起與目的
2004年艾莉風災後,政府為確保石門水庫營運功能、上游集水區水域環境保育及有效提升其供水能力,保障民眾用水權益,立法院頒訂「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並依此條例第三條擬定「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因此,石門水庫集水區主管機關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依據特別條例所載,依照環境、生態保育、地貌維護、集水區整體環境復育等特性,擬訂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這個計畫需要擴大民眾參事,它有別於傳統透過諮詢地方村里長與頭人的民眾參與方式,鼓勵社區民眾親自參與公共事務;另外,環境教育法施行後,為宣導水資源、生態保育、防災教育與相關教育宣導活動,建構環境教育平台,辦理多元教育宣導,也鼓勵民眾參與公共事務,共同維護社區環境。
二、輔導成立社區團隊
2009年起,國立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聯合國立交通大學、中華大學、東南科技大學與濕地學會組織輔導團隊承接北區水資源局針對石門水庫集水區溪流進行溪流指標生物習性調查、生態監測、移地復育及微棲地營造等計畫,號召集水區溪流鄰近社區、部落與學校,以愛鄉、愛土情懷,一同參與這項溪流生態監測與保育治理工作。這些社區包括集水區上游的白石溪秀巒志工團隊、玉峰溪馬里光志工團隊、中游的三光溪三光國小團隊、雪霧鬧溪的雪霧鬧志工團隊、霞雲溪的霞雲國小團隊、宇內溪的宇內志工團隊、奎輝溪的奎輝志工團隊、以及下游的三民溪三民志工團隊,湳仔溝溪的百吉志工團隊與百吉國小團隊,一共十個團隊。為真正落實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精神,輔導團隊採取社區總體營造由下而上,居民親自參與討論與執行的操作方法,其操作流程簡述如下:
輔導團隊首先赴集水區溪流各社區、學校、部落與社團辦理許多場說明會,然後針對有興趣的單位宣導理念,尋訪熱心人士,透過社造工作坊成立志工團隊,再針對團隊施以教育訓練,其
內容包括溪流生態保育概念、社區總體營造意義與目的、團隊組成與風暴、溪流監測方法、溪流生物辨識、調查與測量、樣本採集、儲存與寄送等,此外還依據個別社區特色引入課客製化課程,例如生態旅遊、遊憩垂釣經營管理、有機農業、部落觀光等。之後再進行戶外實際操作演練,讓社區志工團隊成員能夠真正了解各種儀器操作與採樣方法,然後才讓其獨立自主進行溪流監測工作。

三、 社區輔導與陪伴
社區團隊原則上每月進行一次溪流監測調查工作,但是百吉志工團隊對於蜿蜒社區的湳仔溝溪自主每二周就進行一次監測工作,大大提高了該溪流的監測頻率。社區團隊監測過程中,輔導團隊亦派員在旁陪伴並適時協助指導,年終成果發表會上,亦訓練社區成員上台發表自己的監測成果,讓所有夥伴互相分享與檢討整個流程。此外,輔導團隊在社區團隊監測的同一溪流,亦派員進行溪流監測調查,並進行兩團隊監測結果的評估與比較。

四、結語
以社區總體營由下而上,居民親自參與討論與執行的操作方法,能夠真正號召民眾參與自家附近溪流的生態保育,這些成果除定期的調查監測成果外,也能隨時反應水庫上游集水區水質變化給行政單位知道,對於政府政令發布與施政有正面意義。此外,百吉志工團隊還能自主在社區各處舉辦許多場成果發表會,主動向社區民眾宣揚監測成果,並藉此號召更多居民參加志工隊。百吉志工團隊在2013年以社區名義,聯合百吉國小、社區發展協會與里長辦公室,舉辦大型的溪流巡護活動「繽紛百吉湳仔溝、綠色小溪的誓言」,大大地向社區居民與社會大眾宣誓溪流保護的意願,該活動也對國小學生、社區居民與社會大眾宣揚了環境教育的重要性,這些額外的施作成果反映了當地民眾真正參與公共事務的決心。
輔導團隊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除社區團隊必須之教育訓練外,並不主導社區議題的討論,通常輔導團隊在社區團隊聚會討論時,只是在旁陪伴,引入行政部門資源與目前社會關切議題,及提供其他社區經驗分享與專業知識,也就是說,輔導團隊在社區團隊的陪伴上,是引導而不主導議題的討論與任務的執行。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09日 19時15分
97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