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ty Title

林品齊、吳婕瑜、全偀玹、蕭浤亦/海佃國中八年級學生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索嘉南大圳的公共設施待改進項目,有了完善的公共設施,能襯托出美麗的嘉南大圳,使人更想接近欣賞嘉南大圳、讓這份美永留。公共設施的具體解決方法主要分為「改善舊有設施」與「增設新設施」兩個議題。如改善腳踏車車道規劃、河川異味問題、燈光不足問題、綠道河堤垃圾問題;增設水上活動設施、夕陽觀景台、景觀餐廳、涼亭與無障礙設施,期望能讓嘉南大圳(海東橋至濱海橋段)變成一個觀光景點。
關鍵字:嘉南大圳、公共設施。


壹、研究動機及目的
嘉南大圳與台江內海的百姓有著生生不息的關係,七年級歷史講到荷蘭時期首先提到台江內海,也是我們現今居住的地方,下學期又提到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但更重要的陪大家長大的嘉南大圳(海東橋至濱海橋段)與我們的生活如此相近,其富含河川文化、濕地生態、鹽業地景風貌,但我們卻常忽視它,嘉南大圳傍晚夕陽是那麼的美麗,可是卻很少人在那靜靜的欣賞夕陽餘暉,當我們親自體驗、訪查後發現,原來嘉南大圳其實是缺少了完善的公共設施,加上公共設施沒有定期維修,居民沒好好愛惜,導致公共設施嚴重損壞,看了令人十分婉惜!
因為公共設施的不足、損壞,而讓人不願親近、忽略了嘉南大圳的美景,這也是讓我們決定深入調查公共設施的動機,將嘉南大圳缺少的公共設施補足,好好的規劃、改造之後,能像高雄愛河、韓國清溪川一樣,讓附近居民們或來自遠方的觀光客願意親近我們美麗的嘉南大圳。

貳、文獻探討
《布袋鹽業文化園區-觀光遊憩整體規劃》首先認為種樹除要有遮蔭外,要做到無損視覺的穿透性,讓路人可以好好欣賞風景;其次,書中所提到的布袋地區和嘉南大圳(海東橋至濱海橋段)氣候很像,一樣日照充足、風力強,兩種資源如果可以善加利用,可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第三,在人行道方面提到避免使用鋼筋水泥的方式來鋪設,盡可能以生態工法的方式來做,讓動植物有天然的棲息環境,最後談到露天咖啡座的重要性是可以讓民眾有休息及欣賞美景的地方(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
《曾文溪觀光遊憩整體規劃》:主要談到有關種樹的知識,像是在接近海口邊的地方,容易受到風害、乾燥害等之危害,選擇樹種有其特定的條件,並需以台灣原生樹種為主。(象形設計工程顧問公司,2005)
《休閒產業分析》:提供我們要如何安排規劃人行道、自行車道以及大眾交通系統的聯結,讓大家可以方便自在的在嘉南大圳一邊騎腳踏車欣賞風景,凝聚民眾、增進彼此的感情(許文聖,2010)。
《休閒遊憩與觀光》:傳輸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即「街道舒適化」,讓人們能夠很方便的找到吃,喝以及休息的地方,讓人對嘉南大圳第一個印象就是美與善(解鴻年、張馨文,2010)。

參、研究過程與方法
從濱海路段到九份子重劃區都非常的漂亮,但是步道上和河裡遭遇到的破壞卻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開始拜訪附近居民,詢問離他們生活最近的嘉南大圳有什麼改變,而很多人都覺得嘉南圳越來越臭,所以我們為了讓嘉南大圳恢復以往的熱鬧與乾淨,我們開始沿著嘉南大圳,做問卷調查、觀察與討論、實地拍照記錄的方式,找出原因。下一步至成大圖書館找尋相關的書,參考書中的一些例子去做結合,並當作未來規劃的目標,讓自己的提案更有實踐性。最後將大家所分配的工作結果做統整,把數據明確地寫出來,結合台江社區大學舉辦的「人文營活動」、「台江流域小議會」,把相關問題與民眾的需求轉達給公部門,了解理論和實施運作存在著什麼衝突,並進一步修改論文。
研究方法:實地現場勘查→發現問題→發放問卷搜集資料→小組討論→尋找相關研究文獻→論文產出→向公部門報告→修改論文。

肆、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乃根據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問卷發放地點為嘉南大圳(海東橋至濱海橋段),全數問卷發出115份,統計問卷我們得出以下結果。
一、基本資料:
1.男女比例:嘉南大圳運動居民的性別男女各一半(表一)。
2.年齡層:以40歲以上的居民居多(表二),基於此點我們會特別留意與設計適合年長居民的公共設施。

3.居住地:以國安里與海佃里民眾最多(表三),幾乎無外地觀光客,所以如何吸引外地觀光客成為我們小組主要努力的方向。
4.交通工具:居民主要以徒步的方式來此(表四),騎腳踏車的居民不多,大多居民反應缺乏停放腳踏車的停車架、除了不方便停車外,更多的居民認為怕會被偷。其次是缺乏自行車道,騎在大馬路上常常會與路人或汽機車爭道,造成用路安全問題與增加吸入汽機車排放廢氣的機率。最後因為堤岸步道兩旁是高起來的綠道,但缺乏無障礙坡道,讓老人與使用輪椅的人民深感不便。
5.運動的時段(表五):以晚上居多,主要是居民下班後來此運動,至於假日白天較少人運動,主要原因是缺少能遮陽的地方,尤其是接近濱海橋的地方,更缺乏涼亭與樹木。
6.居民希望能增加的設施(表六):前三名分別為「垃圾筒」、「觀夕平台」、「路燈」,首先透過訪問的結果發現居民很在意地上的垃圾、狗的排泄物、淤泥髒臭的問題,也是讓在地居民較少運動的主因之一;第二居民希望有一個視野開闊且安全的地方可以讓他們好好欣賞風景;最後晚上的路燈略顯昏暗,因樹木長高後將燈光擋住,此種氣氛會讓居民缺乏安全感。

二、解決方案基於以上的數據與問題,我們提出以下解決的辦法:
(一) 腳踏車車道與人行道規劃:
自行車道系統需串聯當地觀光據點,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與景點(許文聖,2010),可利用區內既有道路系統,透過遊程安排與增加不同型態之運輸方式,將遊客遊玩動線規劃連接至各遊程起點後,再透過轉運分散使用之方式,構成區內完整遊憩交通系統。(象形設計工程顧問公司,2005)
1.腳踏車車道:參考上述論點,腳踏車車道可與國家公園做結合並融入「u−bike」的概念-「甲地租車乙地還」,並在各閒置地(如九份子重劃區)架設腳踏車停車架,解決居民腳踏車安全與停放問題。最後本路段(嘉南大圳海東橋至濱海橋段)缺乏公車站等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因此需設立公車站結合公共運輸系統接駁轉乘,讓民眾可以搭乘公車並配合「u−bike」,從臺灣歷史博物館至台江國家公園做一個路線規劃,讓居民可參觀台江生態、在地魚塭、美麗的夕陽、台江廟宇與安平古蹟……等,規劃出一日遊行程。

2.人行道的改善:而嘉南大圳堤岸步道(海東橋至濱海橋段),這段路有的地方人行道很寬,有的地方又很窄很不方便,兩側人行紅磚道僅1米寬,會有路人跑步相撞的可能;主要原因是堤岸旁草地、植栽、路燈占了部份空間,雖然整個綠帶效果都廣受當地居民歡迎,但最大的缺點會導致「空間不足」,未來休閒、運動人口將大增,綠道功能極需提升方能吸引更多市民前往休憩,所以首先需要將人行道拓寬。
3.自行車車道與人行道分開:可避免行人與腳踏車互相干擾並減少危險發生的機率,自行車車道可規劃在嘉南大圳的右岸;人行道則在嘉南大圳左岸。當然最重要經費的問題,如官方經費不足亦可結合台南的自行車出租店等私人企業,例如台南安平小遊龍自行車店,能建立誘導私人投資效益(林章超都市計劃技師事務所,2005),以加速設施的完成速度。
4.生態工法:堤岸綠道需使用生態工法,應盡量避免使用鋼筋水泥的方式鋪設硬舖面,可使用透水磚底部在不織布上設置排水片,卵碎石或透水管在加上不織布細目網才覆土,除了防水排水之外,再結構體表面防水層之上形成一層導水層,當樹根生長至導水層時,因為向水性就順著導水層方向生長,而非垂直導水層直接穿過結構體。(林章超都市計劃技師事務所,2005)。
二、增設休閒遊樂設施:
為了解決觀光客缺少問題,組員討論出以下方法,來吸引外客並且讓來此運動的居民能更方便、體多樣化的水上活動。
(一)增設天鵝船、腳踏船:
參考《曾文溪觀光遊憩整體規劃》水上活動設施包含第一「觀光賞景類水域活動」,活動目的在於水上休閒垂釣、觀賞水岸風景;第二「運動競速類水域活動」此類型活動需利用動力機或風力,使船體能在水面上快速奔馳,追求速度、刺激、冒險及新鮮感,例如橡皮艇(動力)、獨木舟、西式划船;第三「休閒戲水類水域活動」其目的在於岸際水域享受休閒、運動及玩樂。範圍以距陸岸50-80公尺內水域為原則,建議活動集中於碼頭附近,例如天鵝船、腳踏船等(象形設計工程顧問公司,2005)。分析來此運動的居民與河流狀況,目前最適合發展的為「休閒戲水類水域活動」可以與私人企業結合在岸邊設立天鵝船、腳踏船,讓民眾能更接近水,加強嘉南大圳的親水性。

(二)增設夕陽觀景台、景觀餐廳:
嘉南大圳的夕陽很美,不輸給黃金海岸,若有完整的欣賞夕陽、夜景設施,會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裡休憩。首先,可在河岸旁建造夕陽觀景臺,讓民眾可以有最佳的視野觀賞美景,觀景臺也可以達到親水性,讓民眾更接近河川,觀察水生動植物。第二,在社區公有空地可引入民間餐飲業者進入經營,如在「滯洪池預定地」增設景觀餐廳,讓民營餐飲業店家來這塊土地經營,居民與觀光客在欣賞美景之餘還可以享用美味的餐點,菜單更可以配合地方傳統小吃(如蚵爹、蚵仔煎、蝦卷),必然會吸引更多觀光客來這裡遊玩。
最後除了餐廳也可以增設露天咖啡廳,推動左岸咖啡帶動觀光,除了提供飲料及點心外,也供應一些輕食,咖啡適合年輕人;輕食適合年長的居民;飲料點心則是小孩的最愛,一家大小來都很適合來嘉南大圳光觀、運動。

三、解決天氣炎熱問題:
(一)定期舉辦種樹活動:
居民反應白天在河堤走,旁邊只有少數幾顆樹,造成太陽直曬;且旁邊就是大馬路,車子經過時廢氣常會飄過來影響空氣品質,減少民眾前來運動的意願。參加政府與社區大學舉辦種樹活動為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透過種樹也可增加居民的凝聚力。樹木除了可以提供民眾乘涼,更可緩解車子所排放的廢氣,廢氣含有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微粒,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和肺部易造成傷害,樹木行光合作用時能夠吸走二氧化碳、提供芬多精、淨化臭氧和一氧化碳。

樹種的選擇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嘉南大圳(海東橋至濱海橋段)因近河海口,在此地生長的植物易受到風害、乾燥害、鹽害,經常處於極端不利之環境,所以樹種選擇條件如下:
1.樹身要高,樹幹強韌。2.樹冠密而枝葉之著生點低,姿態優美。3.對養分、水分之要求低、易生長。4.深根性。5.抗病蟲害及抗風力強。6.能耐飛砂,鹽風及寒風的危害。7.能耐溫度之急驟變化(象形設計工程顧問公司,2005)
翻閱資料我們找到一些適合種植的樹,喬木類的話可以種黃槿、瓊崖海棠、海檬果、茄冬、欖仁;灌木類可以種草海桐、朱槿(象形設計工程顧問公司,2005)。
「台江流域小議會」中關於種樹的問題,水利局官員回應:「不是每段堤岸都適合種這麼多的樹,怕樹根會穿透堤防,會導致堤岸崩塌」,根據官員的回應小組開始尋找解決方法,首先避開侵略性強的樹種,如榕樹、橡膠樹(參考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網站)。第二,定時的維護河堤、修整樹根,對破壞堤岸的樹木移株至其它更適合的地方,來降低堤岸崩塌的機率。最後,花台是砌磚或者沒有做防水,在磚縫或結構體的細微裂縫中就會含水,樹根很容易深入其中生長,自然對結構就會產生破壞。

(二)增設涼亭與無障礙設施:
涼亭的階梯不便老人、小孩或使用輪椅民眾通行,因為沒有做周詳的考慮,導致行動不方的人存在著危險(如老人、小孩),我們向公部門提出設置無障礙空間,讓老人和其自行車的人行動更方便、順暢。很高興的是半個月後我們發現許多涼亭已把階梯的設置改成斜坡道,但仍還有小缺失,如民眾反應建材使用的是較容易破損的石磚,若是有破損而無立即修補,輪椅上下的時候可能會因此跌倒受傷,若是使用跟涼亭一樣的建材也許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產生,另外有些入口處仍沒做無障礙設施。
參考內政部營建署網站,其中說明理想的無障礙坡道兩側應設置連續之扶手,扶手端部須採防勾撞處理,無障礙坡道及平台如無側牆則應設置防護緣,防護緣之高度應大於5公分;鋪面材質應具止滑之特性(市區道路工程規劃及設計規範之研究,2008),期望政府能以此為標準稍做改善。

四、燈光不足問題
晚上的堤岸,由於路燈太接近樹木,導致昏暗並存在著危險,所以我們建議政府重新架新造型的路燈,在「台江流域小議會」中水利署官員回應:「路燈的想法非常棒,但是要考慮到電費支出的問題」,基於此小組提出以下兩種解決的方式:
(一)太陽能及風力集電設施:
台南市是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地區,日照充足;嘉南大圳下游靠近海,風力十分的強大,所以我們可在離住宅區較遠的地方設置風力發電設備,接近住宅區的地方增設太陽能發電設備,除可解決高漲的電費問題更可讓能源永續發展、自然能源利用的功效,附近九份子重劃區是台南市第一個低碳模範社區,加上風力或太陽能發電更能達到示範效果,且如果有過剩的電力更能賣給台電公司,賺取額外的資金發展地方觀光產業。
(二)省電路燈:
將電燈改成最近流行低瓦數的LED燈,並設置省電感應裝置,當有人經過時,感應的裝置會啟動,燈就會亮起來,無人通行的時不會亮,可以省下不少的電費。
五、異味問題:

(一)河床上有(淤泥、水)的異味:
將廢棄淤泥進行土壤改造,把透水性差、肥沃度低的淤泥,培養成養殖土,結合種樹活動
來造林,希望為淤泥找到新的用途,將對於嘉南大圳空氣以及景觀能大大改善。用淤泥來這做土質改良,正如上述:沿海地區的植物非常的難生存,土質改良能讓這些樹木能更加茂盛,為地方帶來更多的景觀(參考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善用資源,減少淤泥對河川的傷害,也發揮「垃圾變黃金」的目標,還給嘉南大圳一個乾淨的地方。「台江流域小議會」對答中讓我們知道政府已在安南區執行地下水管線的工程,把家庭汙水聚集起來,減少嘉南大圳的汙染,讓嘉南大圳回復到以前的優美。為了讓嘉南大圳更讓民眾親近,一條乾淨的河道,讓行人能免於異味,是嘉南大圳具有吸引力的首要條件,綠色的環境會令人感到更加寧適,樹木可以加強公共空間的凝視與美麗,使街上行人更加賞心悅目,讓綠色學擴及整個嘉南大圳。

二、綠道河堤垃圾問題:
觀察地上垃圾大多是飲料保特瓶、煙蒂,很明顯是居民喝完飲料或抽煙後所丟棄,但整條綠道卻沒半個垃圾桶,因此我們向官員提出增加垃圾桶,讓大家有丟垃圾的地方,環保局官員回應是:「一旦增加垃圾桶,大家會為了方便把居家垃圾丟進垃圾筒或附近地面,會成為髒亂聚集的地方。」小組討論後,我們提出三方面來解決。
第一,請環保局定時查緝。第二,從學校、居民出發,宣導養成「垃圾不落地」的觀念,再者鼓勵居民回收來減少垃圾量,降低因垃圾收集後送往堆填區所衍生出的地下水汙染和發出臭味問題,並減輕焚化垃圾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第三,將垃圾筒進出口改小,讓一般的家庭垃圾無法投入。如此除可提供垃圾筒避免民眾亂丟飲料空罐、煙蒂,更可防止居民將居家垃圾放入垃圾筒內。
伍、結論
在訪問居民的時候,有時候從民眾的口氣或眼神會讓人感受到-「我們好像是小朋友在玩扮家家酒」,遺憾的是有些民眾對嘉南大圳(海東橋至濱海橋段)、甚至於自己的故鄉缺乏想像力,或許很多想法在部份民眾心中是不切實際的,但我們要強調的是這些措施已經在國內外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凡事起頭難,數字一雖然很小,但它肯定是大於零的。維護環境、建設家鄉不只是政府的責任,相信透過學校、社區、公部門三方面的努力,總有一天會讓我們美夢成真,最後很感謝學校與臺江社區大學常舉辦「愛鄉護水的活動」,讓我們有機會認識、了解並愛上這塊土地,期望我們的嘉南大圳可以成為臺南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陸、參考文獻
1. 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布袋鹽業文化園區觀光遊憩整體規劃。
2. 解鴻年、張馨文(2010)。休閒遊憩與觀光 : 新世紀的幸福產業。
3. 許文聖(2010)。休閒產業分析 : 特色觀光產品之論述。
4. 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6)。溪流觀光遊憩發展之研究。
5. 象形設計工程顧問公司(2005)。曾文溪觀光遊憩整體規劃
6.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網站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allindex/index-1.htm
7. 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05&Itemid=76
8.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9212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4年03月29日 23時12分
82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