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ty Title

林明澤、蘇恩佩、黃郁婷/海佃國中九年級學生

摘要
在我們這個時代,有許多議題缺少人們去關心與發現,這是我們第一次參與小論文,也是我們第一次這麼深入地去發掘我們生活地區所存在的問題,嘉南大圳位於台南市,也是我們台灣一個歷史的見證,對從前的人們來說,它是用來灌溉、種稻所不可或缺的;而現在它是安南區三大排水線的其中一排,人們已經淡忘最初與大圳共存的記憶,而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喚醒」這段回憶,讓人們親自主動去關懷他、愛護他。
我們收集了嘉南大圳的資料,重新去認識它,藉著這次論文研究也讓我們了解居民的想法,實地去踏查後找出並歸納出問題,同時也思考了解決辦法,最後我們參加「台江流域小議會」、「人文營」,讓我們有機會親自與政府官員、教授們互動,來修正我們的觀念與方法。
關鍵字:嘉南大圳、社區營造

壹、研究動機及目的
嘉南大圳與一旁的山海圳綠道,是居民休閒與運動的好地方,我們覺得綠道規劃的非常完善,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國安里居民會來到綠道的人十分稀少,這麼棒的休閒地卻都無法發揮其的功能,於是我們發現嘉南大圳(國安里段)及山海圳綠道(國安里段)可能存在著一些不易發現的問題,而嘉南大圳是台南一個非常重要的建築,最初接觸到是國一下的歷史課本,八田與一為了臺灣農民與民生用水建設十年方才完工,但現在我們的嘉南大圳,只是一條排水溝,失去了原本的價值與人們的重視。
於是我們希望能做到以下幾點:
1.使居民團結,凝聚向心力,讓居民發現社區周遭的問題。
2.使居民主動參與和嘉南大圳有關的議題。
3.讓居民增加對自己社區與嘉南大圳有關的知識與故事。
4.最重要的是讓居民有個舒適安全的社區。

貳、文獻探討
一、吸引居民的基本條件
《休閒遊憩與觀光 : 新世紀的幸福產業》一書中認為使生活性的街道能永續發展,提出五個基本策略即「讓街道舒適化」、「讓街道更有吸引力」、「讓街道安全」、「讓街道綠化」、「讓街道更有趣」。特別強調一條「乾淨的步道」,讓居民免於垃圾、狗屎及臭味的恐懼,是步道具有吸引力的首要條件。其次則是良好的維護,才能維持步道的吸引力,並鼓勵居民多加利用(解鴻年、張馨文2010)。
二、成功案例探討
參考布袋鹽業文化園區的概念比如「社區閒置空間再利用」、「地方創意文化產業推動」、「濕地認養機制建立」、「地方文化季」、「自然工法建築」、「太陽能集電設施」……等,都非常適合用在國安里社區(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
在《曾文溪觀光遊憩整體規劃》書中更指出「河口濕地生態復育區的具體作法」、「生態環境的改造」、「棄養魚塭改良方式」、「適合本區植栽的樹種」,提供我們小組很棒的主意。
參、研究過程與方法
1.實地觀察嘉南大圳(國安里段)存在著什麼問題。

2..透過實地訪談、問卷調查來了解為甚麼居民在傍晚不出來的原因,並進一步探討居民希望改善哪些問題。
3.透過社區大學舉辦的「台江流域小議會」,發表論文成果並與官員、教授、議員對話,包含水利署、水利局、環保局、教育局……等,進一步了解小組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肆、結果與討論
一、研究結果
本研究數據乃根據問卷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訪問地點為嘉南大圳附近(國安里段)最後依據研究分析提出研究結論,全數問卷140份,回收122有效問卷,回收率87.14%。
(一) 基本資料:
1. 來此運動居民性別:男生與女生的比例大致上各占一半(表一)。
2. 運動居民年齡:多在40歲以上,因此要特別留意安全及衛生問題,一旦有緊急情況可以馬上得到幫助(表二)

3. 運動居民居住地(表三):以海佃里與國安里的居民為主,所以會來運動的民眾都是附近居民,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宣導或凝聚居民的共識。
4. 是否常來運動(表四):不常來運動的居民占了77%,原因於下文說明。
5. 居民是否知道旁邊就是嘉南大圳(表五):不知道居民量占了61%左右,讓我們得知居民對自己的住家附近的環境所知不多。

(二)不想來運動的原因(表六),前四名分別為:
1.蚊子太多:尤其以傍晚時蚊子最多,原因在訪問居民與實地訪察後我們發現主因是附近廢棄的魚塭太多,還有靠近海邊地勢低窪,一旦下雨積水難以排放,成為蚊子產卵的溫床。
2.距離太遠:因缺乏腳踏車停車桿,居民大部份只能徒步過來,非常不方便,也造成來此運動居民意願不高。
3.髒亂問題:地上許多飲料罐、菸蒂,讓想來運動的居民望之卻步。
4.安全問題:燈光昏暗使人缺乏安全感,加上上述原因導致來此運動的居民不多,衍生出危安問題。

二、解決的方法
(一)解決蚊蟲問題:
1.整理魚塭:
在我們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居民反應當地的蚊子很多,主因是存在著不少無人使用的魚塭與空地的積水,容易孳生蚊蟲,這也是大多數居民不想到步道活動的原因。解決方法首先請政府幫我們和魚塭主人溝通,同學假日時可以和魚塭的主人一起定期修草或整理魚塭。第二,參考「棄養魚塭的改良方式」,利用現有棄養魚塭邊坡設置淺水區域,魚塭內保留約1公尺以內之水深,並沿水岸邊緣以石塊將岸邊區隔出40~60公分深之淺水區域,作為栽種水生植物之用,或由堤頂栽種懸垂植物,透過魚塭邊坡之綠化來增加魚塭之生態性(象形設計工程顧問公司,2005)。第三,防止蚊蟲在水邊滋生並考慮到魚塭水質不好(水質檢測發現溶氧量低、濁度高)、加上水溫變化高,小組討論後認為可在水中養殖臺灣原生種鬥魚,因鬥魚是利用迷器輔助呼吸器官來呼吸,能適應溶氧量低的水域,並在攝氏4度~38度的水溫中依然可存活,適合生活的pH值在6.0~8.0,與魚塭和嘉南大圳的水質符合。成年蓋斑鬥魚在野外的主食即為蚊蟲以及孑孓,一隻野生鬥魚一天可捕食374隻孑孓(大肚魚的8倍),因此對於防治病媒蚊有很大的效果(參考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e-info.org.tw/node/48251)。
「台江流域小議會」環保局與水利局長官指出:「在魚塭挖淤泥以及清理雜草的部分,可能也有點難達成,因為環保局並不認為那是在他的管轄之內。」基於此我們請社區大學與里長幫忙溝通,相信魚塭的主人應該也會認同我們的做法。
魚塭後續管理方面,「台江流域小議會」中黃煥彰教授指出:「台南已有社區使用廢棄魚塭改良方法,但經過1個多月後因缺乏管理,反而會產生更多的蚊蟲,將水中孑孓打撈起來竟有滿滿一個桶子。」因此後續的管理是最重要的,一個魚塭如果太大整理起來既沒有效率也很費時,我們將在校園發動認養魚塭活動,每人分配一小部份,定時的整理魚塭,觀察動植物生長的情形,這是將是一堂最棒的生物課程。

宣導居民定期清掃積水容器與空地積水:學校有很多同學多居住在國安里、海佃里,因此小組成員將利用下課時間製做海報,將海報貼在學校、社區布告欄,並配合公部門宣導清掃積水的概念(比如垃圾車音樂改成宣導音樂),讓蚊蟲找不到地方繁衍下一代。
(二) 改善環境衛生
1.定期清掃:老師常會利用假日或社團時間帶領我們清掃嘉南大圳,當然一開始大部份人參加主要是因為志工時數,但慢慢的發現這是件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當然另人挫折的是我們發現「垃圾永遠掃不完」,但相信我們打掃的精神會慢慢感染同學與社區居民,當同學或居民想要亂丟垃圾時,看到我們正在為環境努力打掃,應該也不好意思把手中的垃圾往地上丟吧!

2. 設置造型可愛、色彩鮮豔的垃圾桶,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讓居民有地方丟垃圾,將垃圾筒設計成可愛造型,讓覺得新鮮的人們,記得把垃圾丟入,還能教小孩如何垃圾分類。
但在「台江流域小議會」根據環保局長官的說法,設計垃圾桶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上,如果那裏是乾淨無垃圾的,就不會有人去扔垃圾,但是如果我們在那里設置了一個垃圾桶,大家看到了反而會將自己家裡大包小包的垃圾拿來這裡,到最後不僅喪失美觀的效果,還會增加臭味以及蚊蟲,將一條漂亮的河堤變成一座垃圾山,成為另一個頭痛的問題,於是我們開始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垃圾桶的洞口可以設計的較小一點,這樣居民就無法將自家垃圾丟入,但最重要的還是配合政府宣導「垃圾不落地的概念」,並請環保局定時稽查,「從心做起」為解決垃圾問題的根本之道。
(三)改善社區安全
1.設置照明設備,並融合裝置藝術。例如元宵節時的燈籠比賽,居民能一邊運動,一邊欣賞燈籠,或為了欣賞燈籠而去河堤,並且能藉由燈籠來發展在地特色,例將燈籠製作成黑面琵鷺、蚵仔、招潮蟹的造型;甚至於可以結合蚊子多的問題,設置可愛造型的捕蚊燈,除了能抓蚊子還能做照明之用,一舉兩得。
「台江流域小議會」水利局官員的回應:「這是個裝置社區的方法而且非常有特色,尤其在各個橋做不同的裝置及造型,讓人遠遠看就知道是哪座橋,高雄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卻衍生出能源損耗的問題。」的確,能源問題在油電雙漲的時代不容忽視,但這些問題依然可透過設置省電的LED燈與太陽能發電廠來解決(網路資料:自然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2.設立緊急按鈕讓居民、老年人在晚上運動能多一點保障。由於河堤位於的區段很少人經過,如果發生意外很難求救,如果設置緊急按鈕,旁邊就是海南派出所,24小時與警察局連線會更加安全,來運動的民眾也會較安心。
3.鼓勵民眾能在晚上集體運動,減少歹徒下手的機會或身體有臨時狀況也可以互相幫忙。活著就要動,運動不只能讓身體更健康,亦有減肥、發洩情緒等功能,學校也教導我們養成運動習慣,鼓勵民眾結伴一起去河堤散步聊天,亦可增進左鄰右舍的情誼。
(四)社區空間營造:
1.改造或裝飾嘉南大圳:
社區居民對環境最為熟悉,應透過民間參與方式來積極改善社區環境(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讓居民們都喜歡來這邊活動,首先要吸引民眾的目光,因此暑假時我們配合社區大學共同於河堤旁彩繪,配合上文所提到的路燈等裝置藝術,期望能讓居民想來河堤參觀、欣賞,並借此凝聚感情。

2.建立活動中心:
國安里的活動中心與它里共同使用,沒有一個專門的場所做為集會或凝聚感情的地方,訪查後居民都期望有屬於自己的活動中心,增設活動中心對於居民的向心力有很大的幫助。參考龍江里舊社區活動中心與興中里之鹽村文康活動中心的改造方法,這兩個活動中心原本都是閒置之公共空間,他們利用這些空地作為文化產業與社區改造的基地,將它整體規劃為可提供「行政、資訊、教育、生產、展銷」等五大空間,藉此發展創意產業(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我們在實地踏查國安里時也發現了不少的空地,可以參考上述的案例來將國安里做改造,建造一個活動中心有其必要性。
(五)發展地方創意文化活動:
1.發展地方產業:
(1)傳統產業:參考布袋推動地方文化工藝深根的例子,將文化工藝品商品化,結合地方藝術家、學術單位以及地方社團,讓這些瞭解布袋的人來加入社區文化推動發展的行列(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國安里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商家「年憶竹行」,我們可以藉由此竹行發展出與其他地區不一樣的文化工藝商品,例如:台江地區最有特色之一的竹籠厝,這個竹籠厝代表的不只是先人的居住方式與歷史,最重要的它代表整個台江的演變以及代代相傳的傳統。

也可以用竹葉將它編成小吊飾來販賣,就是一個屬於國安里的在地特色,也是最有價值的紀念品,因為這是在別的地方看不到也買不到的。也可以用魚塭、溼地為主軸,設計成水鳥、貝殼、蚵殼、魚類造型的吊飾、項鍊或其他紀念品。
(2)發展電影產業或微電影:文化觀光活動推展成功有兩大重點,第一,找到地方足以保存與發揚的觀光文化資源,加以包裝及強化。第二,盡可能地擴展觀光資源的吸引力及影響力,由園區經營廠商與國內、外的電視、電影製片廠商合作,以地方知名產業、海洋文化拍攝大型商業媒體商品 (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國安里保留了許多老房子、廟宇和傳統市場,也是一個能夠拍攝電影或電視劇的地方,將國安里設計成一個電影藝術村,不僅可以藉由拍攝電影收錢,也能增加觀光收入。
最後鼓勵同學以嘉南大圳(國安里段)為背景自行拍攝微電影,並在校園內舉行票選,並將成品放於網路,定可以吸引更多人注意到嘉南大圳的美。
(3)發展在地小吃:民以食為天,在國安里菜市場,也有許多好吃的在地小吃,如果能將這些小吃發展,利用網路或電視台節目(如:XX玩家.....),不僅能讓外來的遊客增加,也讓年輕的一代願意繼承古老的產業、甚至將其發揚光大,團結居民的心凝聚社區意識,以增進彼此的向心力。

(4)結合學校社團活動:最後配合學校社團,利用社團時間來了解自己的家鄉、社區,藉由同學的力量來影響大人們一起來參與關於河川、社區的議題,進而帶動全社區的人一起動起來,為自己的社區盡一份心力,只要大家願意團結合作,就能讓社區變得更好,讓外地人來欣賞我們的社區,也讓在地人對自己的社區有認同感。
目前我們也組成「小小解說員」,向社區居民嘉南大圳的彩繪、生態、歷史文化,帶領居民欣賞嘉南大圳,讓居民了解河川重要性。並與師長設計闖關遊戲,讓同學在玩遊戲的同時也能學習到在地特色和歷史。

伍、結論
經過一連串的研究,我們發現到這裡的居民向心力不足,我們提出了這些方法只是構想,實際上要實施還是有點難度,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居民的配合、政府的支持與實施,以及我們永不放棄的精神。在經過一系列的問卷訪談和實地踏查後,我們發現仍然有一半的人不知到嘉南大圳的所在之處,且大部分的人對嘉南大圳感到陌生,例如:我在訪問過程之中有人說嘉南大圳(國安里段)是曾文溪的下游,也有人以為鹽水溪就是嘉南大圳。不過慶幸的是在地居民很認同我們的作法,甚至於請我們喝飲料,讓我們有種得到溫暖的感覺,也有些年輕人懷抱著熱血,希望大家能一起合力盡早完成改善嘉南大圳的任務,當然少部份人認為我們的努力是徒勞無功,不管如何我們都會盡全力達成我們的任務,讓支持我們的人感到欣慰,讓不認同我們的人對我們刮目相看,這就是身為一個公民該有的精神;一個台江子弟該有的精神;更是□□國中人的精神。

陸、參考文獻
9. 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布袋鹽業文化園區觀光遊憩整體規劃。
10. 解鴻年、張馨文(2010)。休閒遊憩與觀光 : 新世紀的幸福產業。
11. 許文聖(2010)。休閒產業分析 : 特色觀光產品之論述。
12. 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6)。溪流觀光遊憩發展之研究。
13. 象形設計工程顧問公司(2005)。曾文溪觀光遊憩整體規劃
14. 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e-info.org.tw/node/48251
15. 自然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apv89.com/?2%EF%BC%9A%E8%87%BA%E7%81%A3%E8%A3%BD%E5%A4%AA%E9%99%BD%E8%83%BD%E8%B7%AF%E7%87%88,3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4年04月25日 22時16分
35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