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臺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
:::
關於台江分校
臺南市社區大學
創校緣起
影音分享
台江臉書連結
聯絡我們
重回村廟論壇
台江在地論壇
第一屆重回村廟
第二屆重回村廟
第三屆重回村廟
第四屆重回村廟
第五屆重回村廟
第六屆重回村廟
第七屆重回村廟
第八屆重回村廟
第一次《台江文化會議:在地發聲》
第十屆重回村廟
第十一屆重回村廟
台江社區學習報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第十三期
台江人地方報
001在地人的消息─台江散步,街頭巷尾的小攤滋味(上)
002在地人的消息─台江散步,街頭巷尾的小攤滋味(下)
003在地人的消息─台江土地會黏人
004在地人的消息─台江廟公臉譜
005在地人的消息─重回箔仔寮吳的尋根之旅(上)
006在地人的消息─重回箔仔寮吳的尋根之旅(下)
007在地人的消息─來廟口,看書真有趣
2015夏季報
2015冬季號
2017冬季號
公共參與活動
學習節慶化
敬老日
孝親日
擔水節
班級與社團的社會實踐行動
行動教室
廟口講座
公民小聚場論壇
台江公民行動
台江文化季
青春夜行
愛鄉護水
保生健康促進中心
台江社區博物館導覽手冊
台江民俗文化數位教材
台江流域學習中心
創藝線上藝廊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五屆重回村廟」目錄
MarkDown
第五屆重回村廟論壇 議程
第五屆重回村廟論壇 議程
台灣學 與看見臺灣。─顧忠華
重回村廟, 我們在地方奮鬥的基地。─吳茂成
從人間淨土探究 土地倫理的實踐方法。─林朝成
另類大廟興學。─政大烏來樂酷計畫與紐西蘭的毛利學校─王雅萍
安南國中教學卓越 從學校走入台江鄉土教育─李蕙珍
海風捎來的消息。 ---《案山里100號》的書寫因緣─鄭同僚
站在鯨背,眺望希望。 ─《台江內海及其庄社》的寫作經驗─吳茂成
台江大廟興學社區教育模式對台南社大的影響反思─林冠州
重回村廟, 我們在地方奮鬥的基地。─吳茂成
第五屆重回村廟 =======
台灣學
與看見臺灣
。
顧忠華/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創會理事長
最近由齊柏林拍攝的〈看見台灣〉紀錄片引起廣泛的迴響,看過影片的觀眾,有不少人都會興起很深的感觸:原來我對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了解這麼少,從空中鳥瞰,它是多麼地壯觀,但舉目望去的國土傷痕,又是多麼觸目驚心,甚至令人不禁流淚。
所以,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同一件熟悉的事,其實常會驚覺到很不一樣的內涵,有時是驚喜,有時卻又揭露了赤裸裸的悲慘真相!很多時候,我們是「只願」也「只能」看到我們想看的東西,完全看不到、也想像不到我們沒能力觀察到的現象,這麼一種簡單的道理,人類直到現在仍然很難「參透」,才會不斷造成種族、宗教、階級、乃至性別等等不同社群間的誤解和衝突。
正是有鑑於此,「台灣學」自倡議之初,便始終強調回歸到自己立足土地的觀點,不再只以制式的「學術規格」套用在活生生的「地方知識」之上,而是能夠透過更多元的方法──行動體驗、動手實作、深度表述…等──尋找出貼近真實的集體感受和生命脈動,去看見我們之前被蒙蔽的在地風景(
自然、人文、社會的種種風韻)
。
社區大學在各地都熱心推動「地方學」,具體實踐「知識解放」的理念,至於「台灣學」則希望能夠彙總地方的「集氣」,共同打造出台灣的「場所精神」,重新塑造同感共榮的「命運共同體」。這麼說,聽起來很抽象,但如同台灣學工作坊這次選擇在台江辦理的用意般,我們可以想像「大廟興學」所累積的成果,是每一個參與學員都對於自己居住的環境多了幾分認識、對於一起學習的伙伴多了幾分信任、更對於如何經營社區的公共事務多了幾分「培力」(empowerment)
,這些深耕在地的知識力量,正是見證了社區大學對於地方認同的有效滋養,也間接灌溉了「台灣學」的苗圃,未來誰說不會生長出爭奇鬥艷的美麗花朵,讓台灣「被看見」的面貌增加更多的風采!
「台灣學」可以發展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以數位學習作為地方知識蒐集、詮釋、傳播的載具,亦可以結合地方非營利社團,建構社區大學作為社區營造、社區防救災的基地。總之,當我們開始想要「看見台灣」,各式各樣充實「台灣學」的策略就會油然而生,因為,關心我們自己的鄉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和鄉親的生活品質,本來即是最樸實的動力來源。歡迎各位伙伴蒞臨參加「
打開公共領域,台灣學論述與實踐探究」工作坊,誠摰期待所有人滿載而歸,不只載著增長的見識,還有著滿滿的夢想!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
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10日 04時16分
46
優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