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高難度的學習課題
成人教育理論專題研究回顧
何青蓉/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眼高手低:在蹣跚中前行
顧名思義,成人教育的核心關懷在於「成人」,亦即協助個體成為一個人,或者說人性化的開展。在此「成人」一詞,與其說是個名詞,不如將之視為動詞;英文詞彙:「being a human」,或者「humanization」更貼切地道出成人教育的本質。就此而言,成人教育的核心自然就在生命教育,談的是人己、群己和人與自然的關係。當前成人教育界所有呈顯於外的各種概念、理論或學說,無非為了彰顯成人教育在協助個體生命向上開展的意涵。
雖然我在成人教育領域已經有十多年,上述的想法並非一開始就有的。那是隨著我在這個領域的研閱、思索和參與而逐漸形成的。最大的啟發則是來自於《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學習所得。《廣論》的深奧並非初學者我所可言說,然而對於成人教育工作,不啻是盞明燈,讓我看到成人生命向上提升的方向與希望所在。
回到教育現場,平心而論,雖然我是如此看待成人教育,然而不得不承認,生命教育的內涵不是那麼容易被彰顯。因此,如何在各種成人教育理論當中,尋繹其底層的生命教育內涵,就變成我在教導「成人教育理論專題研究」這學科,乃至從事成人教育時,一項永恆的功課。可以想見,當稍明瞭了這點,再檢視我相關的課程與教學設計,一切就顯得如孩童學步,在蹣跚中前行。
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這門「成人教育理論專題研究」課是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班一年級的必修課。學生幾乎都是全職工作者,主要為各級學校教師、職員和媒體工作者。這學期的教學重點有二:其一為成人教育基本的內涵,其二則為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發展的關係。其下開展出三項教學目標如次:
1. 釐清成人教育的內涵、範疇與目的
2. 理解成人教育基本的課題
3. 探究變遷社會中成人教育重要的課題
一如我對於其他科目的設計,採取形成性評量的概念,將學生的作業融入課程教學的一部份。對於學生的作業則有以下的規定:其一為課堂閱讀主題之分享、討論與課堂參與。要求學生小組方式,針對每次上課主題提出摘要與閱讀心得,並且分組輪流做上課記錄、心得上傳網站。其二為書籍評介,係針對本課程大綱所附的參考書目擇一進行書面評介工作,除繳交書面資料外,請並將之上傳網站,供同學討論回饋之用。其三則為成人教育重要課題或議題探究。配合課程內容這學期我要求學生就以下課題擇一探究其與成人教育的關係:生命教育/靈性學習、風險社會、成人基本教育,及非營利組織。
在實施上,通常每堂課的面貌會是這樣:由我開場,小組導讀預習的文章、分享心得並提出問題等。之後,主要為學生之間和我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討論。如果需要的話,我會針對相關的課題深入地解說,加上一些補充相關資料。這學期課堂並邀請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南部辦公室的楊志彬主任、博士班三年級的建興,及中正大學博士班的淑芬來來做專題演講和座談等。另有一插曲為研討到「靈性學習」主題時,我帶學生去參觀那週校內福智青年社的「教師愛心大放送:二手物品義賣」,做了一場即席的體驗學習。
對話:開啟思維的向度
這門課除了「靈性學習」主題外,其他部分表面上看不出和生命教育的關連。然而從一開始,自然而然,透過對話討論學生有了機會開啟自己的思考的向度。
今天聽老師及班上各位同學討論Freire相關論點,尤以對話式教育來促進學習反思感到頗有興趣。… 雖然Freire的主張仍受到許多質疑,但是我相當贊同其「由教師到學生」及「由學生到老師」的對話模式,經由這樣的雙向溝通,不但可以教學相長,也能促發彼此的反思,而達到所謂真正的學習。成人豐富的經驗經由對話彼此傳遞各種訊息與價值觀,並在這樣不斷深究的過程中思考到知識事物深層的一面,就如雙環路學習一般,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只是表面上的改變,更是一種深層結構上的改變。透過這樣的反思學習,促發成人的觀點轉化,去發現自己原有一些觀點或意義架構上的缺失,而發展更廣闊多元、更具包容性的觀點,甚至於創新。
老師今日所說的學習「聽話」讓學生很有感觸,在對話溝通中,如果一昧堅持自我觀點之正確性,對於他人的觀念想法馬耳東風,沒有真正的聽進腦子裡,所學習到的有限也較粗淺,在聽話的過程中去思考自己本有的經驗與他人經驗,反省內化成一種新的經驗,我想這樣的過程是一種真正學習的過程,(隱約記得一點..大概描述一下)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中所提及的-學習不只是要獲取知識,更要轉化知識而產生改變,而真正學習的產生,必須靠反思能力的養成,而Freire的對話溝通主張恰恰是促發成人反思學習的良徑。〈真正的學習?〉(小玫,2006.9.20)
學習的廣度:因題材豐富性而拉大
學習的廣度更因學生主動提供相關學習題材和心得而拉大。譬如:文光在課前上網提到:第三週要讀的文章之一為「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因其內容有介紹一些哲學基本的思維如理性主義或經驗主義,與哲學家如康德,笛卡兒或是洛克。於是推薦《蘇菲的世界》一書給大家。雯萍跟著就上網將其閱讀《蘇菲的世界》的心得與同學分享,並在最後留下一句鼓勵大家的話:「要成為哲學家,或有哲學家的素養,就請從懷疑自己、懷疑這世界,懷疑我們是否存在開始,常思考,多想想吧!隨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是必要的。」
諸多的例子還包括:怡娟在網上提供的關於高雄縣美濃龍肚國小的小朋友種植有機稻的經驗--「穀子、穀子紀錄片」,而且還特別用粉紅色的字標出:「只要用心,教育也可以這麼有趣特別!!」;志剛與小玫提供的關於影響西方文化甚深的義大利思想家葛藍西(Antonio Gramsci)的生平與主張。小玫並在文後提出個人對於葛藍西理論與教育關連的省思:
Gramsci的文化霸權中所提到的再製理論,有助於我們去思考教育之本質,學校如何能免於社會或政治之宰制?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否業應反思自己工作的本質是什麼,要如何去扮演一個有機的、轉化的知識份子?除了價值知識傳遞,脫離套裝教材與教師手冊的範圍,以更宏觀,更活絡的方式來教導引導學生的學習與啟發創造,不單是培養學生批判、轉化及創造能力之培養,教師自己本身也當如此。〈文化霸權、陣地戰與知識份子〉(小玫)
主題的關連性:刺激學習的深度
明顯地,當學習主題與個人產生連結時,學習的深刻性就會增加,只是我們常常看不到這個層面。譬如:有次課堂我們討論「風險社會的出路」,我在隨口舉例提到台南台鹼安順廠的污染事件。突然之間,在場的小玫幽然地冒出:她是當地的居民。之後小玫積極地在網站上將台鹼事件的始末整理出來給大家,還寫了一篇心得〈將我們置於風險社會的是社會,也是自己〉:
生為安南區的居民,我也是到今天上課才真正意識到,我從小到大成長的地方,已經如此不堪。…安南區,如同文章(同學)所提到的,是鄭成功的登陸地,曾經是很繁榮的地方。就算在今天,幾座著名的廟宇(鹿耳門天后宮歷史悠久,土城聖母廟聽說一度是東南亞中最大的聖母廟),節慶及週末進香團、煙火施放不輸鹽水蜂炮等,讓我一直感到雖然這個地方仍是台南市最貧窮、最落後的地方,但是我仍以我的家鄉為榮。但是,今天的討論讓我深沈感到身為一個當地人的無奈與悲哀。
無知與貧窮,在40及50年代,常常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有時候,如同學校在窗外那本書提到的,為了維生(如經濟狀況本就不好,小孩子又多),必需犧牲許多東西,而且在當時就算富裕的人,大概也沒料想到會帶來如此大的污染與嚴重後果,禍害子孫、誰都沒想到,誰也不願意,但是卻造就了這樣可怕的事實。
這究竟是誰的錯?好像是印證了風險社會書中所說,我們享受了科技,卻也要承受它帶來的惡果。記得小時候有點窮的,舅舅會拿魚塭養的,可是不漂亮賣不出去的魚給我們吃(現在想來,慶幸還好沒吃過幾次),我們哪會意識到那是秘雕魚。那時候的社會與環境也還未能意識到台鹼的污染,若不是這幾年媒體的披露,才知道,原來這樣的污染與悲哀就在我家附近,雖然是顯宮里與鹿耳門的最嚴重,但是那一直都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活動範圍,當然也包括我母親那一代。原來我們的雙腳之下是巨大的千年毒物…
也許我們要反思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去追溯前因、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去如何彌補現在的傷口?政府的漠然,補償金也許能舒緩生活的困境,卻平撫不了大地的傷痛與生態無可癒合的破壞,當地居民無可選擇的承受身體病痛的折磨…。我想在當下經歷與看見的人,會不會有人間煉獄的感受?難怪黃煥彰哽咽說道:「每當深夜,我看到自己製作的鹿耳門癌症地圖,心中就一陣酸楚,因為每隔幾天,就有自己才探訪不久的罹癌村民去世了。」
今天,即使是台南市最落後的安南區的生活水準與教育程度也大大提升了,當然這要歸功於社會科技與經濟進步、在科技帶來的負面中,我也肯定它的正面價值、台鹼公司的污染自從新聞熱潮過後,似乎又沈寂下來,政府好像仍然不夠積極去處理。我想不單是安南區污染如此,其他地方的污染也是,我們把我們的未來交託在「專家系統」中,加上老師今天所提的個人主義,我深深感覺我們的意識不夠,社群之愛不夠(在最重污染區周邊的我們這些居民,因為還沒有那麼深刻感覺到)。所以,或許成人教育在此的著力點是喚起個人覺察、社區意識及一種社群的學習吧。
每次談到類似的主題,心中總升起一些無力感。不過在這次上課對話中,我終於看見原來心靈的學習是解決當代風險社會的出路。依據學生整理摘要,那堂課呈現以下值得深思的對話:
志剛:風險社會摘要…。
老師:舉簡單現代化與反省現代化的例子以便理解。
凱莉:科技及工業的區分。
慧君:是不是概念的問題?譬如疾病,現在疾病已經打破區域性、全球化。
老師:這是部分。
凱莉:第一現代是外部理性,第二現代是內化的理性。
老師:整體性觀念是對的。如世界健康組織對健康的概念是身心和社會的關係之健康。過去現代化是科學理性的結果,我們為了效能會開發一些替代性的方案。如為人類需要而發明汽車,而汽車需要汽油等;還有DDT的例子等。譬如:我本來開汽車,現在改搭公車,是一種群性關係重新建立(看到自己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新加坡的downtown要進入不可以單人,而要共乘;「為什麼我自己不能開車進去?」這是一種個人主義的非人性觀,是沒有社會性的。這個思維背後的一個發展是直線性邏輯,沒有考慮到結構性因素,現代發明很多都是這樣的因素。現代已經太複雜,所以要追求替代方案,破除專家從某一角度的思維,我們共同構築環境的整體關連性是過去現代性所無法解決的。
文光:資源是掌握在某些特定人的手裡。
老師:同意。背後有其生存的邏輯。「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中,美國高爾副總統是環境主義者,因為他掌握了許多科學數字、統計及圖片,追蹤人類歷史說明各種現象的成因,訴說眼前利益造成怎樣的後果。我們沒有覺察去改變某一種生存方式。除非我們有斷見,除了我存在之外,人類存在沒有價值,那就不用討論這個了。
文光:45年後會再造成一次冰河時期。
老師:你可以享樂主義,或是Stop from here right now!替代能源,如生化柴油或綠色資源等,怎樣以小眾去對抗大眾,怎樣忍受不便利,而政府鼓勵不夠,如:綠建築,是問題之一,雖然綠建築付出成本較高,但對環境是有利的政府應該加以支持。我們看到科學反作用力的危害,我們的視野通常很狹窄的,對公民的定義是很個人性的;我們的思維邏輯是很簡單的,我們需要拓展我們思維的廣度。我們站在轉捩點要重新去反思事情。
雯萍:像開冷氣浪費電又污染環境。
老師:我們有沒有認識現代化帶來的風險與反思是哪些?
老師:電磁波的風險,我們方便的代價是什麼?環境賀爾蒙的危害已有科學報導,現代有很多例子。如除草劑便是一例。地球上環境賀爾蒙被發現的有七十幾種,可看《失竊的未來》這本書,談到很多這一方面的。
雯萍:反五輕事件,滲油造成當地很大污染,當地的人連續癌症死亡。
老師:請茂成說明台南市安南區台鹼事件。
茂成:很多人靠這個工廠維生,但背後殘留的東西卻未看見,最後反撲到自己。人對於土地的問題等。
老師:我們有沒有重新看到科學的侷限性。科學家或是人要認識人本質的不確定性。科學認識論與目的論糾結在一起。方法論跟目的論糾結在一起,中立性就有問題。除非人觀念改變,不然問題無解。目前教育強調的學科內容是無法帶我們找出出路的。
茂成:人所學的根本點是什麼?環境研究中不是水就是土地,有一天空氣會是用賣的。水一剛開始髒,人會注意,但久了就沒人注意,這就是貝克說的「反省性」,是很重要的。可以思考我們在風險社會下成人教育意義!
雯萍:觀念思維掉在對我有影響的(事情)才去作,如巴西無地運動。成人教育就是要去做到,不只要看到自己的問題,還要看到別人的問題。
小玫:成人教育可從社群學習,培養公民意識。
老師:慣性思維、資訊不對等;成教可以提供更多的資訊、關連性,還有疏離,能不能從教育方法著手,讓人在學習過程中更可以有所參與和體驗?
茂成:善盡一個人可以作的,共業是人共同去完成的。
雯萍:階級有影響,很多有錢人飲食精緻得癌症。
老師:食物是人類生命的核心。這個文章中,連帶式個人主義就是共業的觀念。造業就是你作的行為,是否能意識到你作的事影響到別人?教育應該教育所有人自覺意識到自己作的事直接間接導致什麼結果,也就是自作自受。我存在的生活跟你息息相關,我們要作集體反省。…共存共榮勢必是下一步要走的出路。成人教育面對社會風險時,我的位置在哪裡?馬濟洛的轉化學習與弗雷勒覺醒在生活上如何教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看見自己意義觀點的侷限性,重新檢討自己的基本思維邏輯,不足以面對當代社會。
茂成:蝴蝶效應的概念。起心動念跟環境產生關連,是改變與行動的開始。 …
具啟迪性書籍:激勵思考人性化課題
這學期一如過去,我指定了幾本書籍讓學生選讀,包括:巴西成人教育思想家 P. Freire 的《受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台大
關於尤努斯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個案在「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中有詳細的介紹。…該書另外一個個案關於肯亞的綠帶運動(在沙漠中種樹)
之後,這本書的諸多個案在上好幾堂課中被提出來討論,激發學生思考從更寬廣的面向找尋成人教育的可能性:
四海一家,民胞物與,我們身處地球村,雖有空間阻隔,但休戚與共,息息相關,加入WTO,更密切。對抗資本主義,解決世界性的貧富差距,有待共擬對策,一起努力。其次,土地問題是歷史性,世界性,普遍性的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問題不解決,導致政治動亂,民心不安,百姓流離,執政者應以天下蒼生為念,好好改革。最重要的是教育,依Freire之見,教育是改變虛假意識,應在地覺醒,才能徹底解放,其次,要集體行動,團體社區一起改變轉化,才是根本之道長遠之計。也要向「無農地農民運動」(MST)領導人喬皮卓致敬,在險惡環境中無懼各種惡勢力夾殺,領導農民為生存及公平價值而奮鬥,可謂智勇雙全。附帶一提,本書作者母女二人風塵僕僕深入窮鄉僻壤,南北奔波做田野調查並詳加記錄,關心民眾疾苦,悲天憫人之心,可敬可佩。(對於「無農地農民運動」個案的心得,慧君)
三個運動,不管是喬皮卓斯德戴在巴西所帶領的無地農民運動,穆罕默德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