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村廟─「從成人學習到社會參與」
志工學員讀書會側記
探究我們的學習與改變維度
吳茂成
今晚我們齊聚在大廟的迴廊下,坐著大長條的椅子,圍著四方桌,開始談天說地,彷彿是回到兒時大廟口的開講時光,一些鄉親及學員好奇聽著,也站在廊柱下,不覺久立,我想廟口開講原來就是我們的在地「讀書會」最自然的場域。
探究人的學習與行動的維度,是今晚的「重回村廟─從成人學習到社會參與」的話題起點。
夥伴們閱讀著台南藝術大學
這個一維、二維到三維、四維的數學黑話是什麼意思呢?大廟興學志工B熱情的分享他的閱讀心得,他說,從座標軸來說,一條線是一維,二條線是平面,三條線就是空間,四維就是加上時間,XYZ是三維,四維是無邊無際。
志工B進一步細說,零維是一個點,從一維到四維要表達的意思,是慢慢從平面到更廣的世界,例如,在桌面上螞蟻看不到我們,只能看到桌面上的東西,因為我們站在三維空間,譬如,我們在拜神,我們是看不到,因為,神含有時間,可以穿梭,祂是可以看到我們,就像我們看得到螞蟻,螞蟻卻看不見我們。
一旁的F老師接著說,自己只能理解三維空間,我們不能跳高去看到四維空間。此時,志工C也藏不住話,立刻補充他的看法,他指出,零維是起點,也是終點,加了時空,神可以穿梭時間,穿梭陰陽界,有人認為人沒有軀殼就可以穿梭時空,可以到未來,也可以回過去,人可以從零維到四維,端看智慧開竅到何種程度,例如大道公成神前也是人,他就是如此,有修心,有精神力,就可以幫助人,所以,為何崇拜祖先,就是祖先離我們最近,他們會幫助我們。
聽了志工學員的閱讀心得,這些意見剛好補充了「重回村廟」第一場次的神明信仰的道理。
志工A聞言心有意會的說,我們看一個人不能以一個角度去做,有時他是以不同角度去做事,所以要時常去反思,要用不同角度去看事情。
言下之意,我們必須從不同維度去待人處事。C也認為,日升日落,煩惱還是不斷,但是要去解決,在四維空間的歷程中,我們還要從中表演出更精彩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志工A聽了之後就表示,這部分剛好與「我的學習,心的改變」一文相呼應,我們要發展從零維到四維的學習。志工B則是從文字上來說,他認為「一維到四維」這是一個舉例,從原本的「我的學習,心的改變」的標題而言,我們看了這些字,心情是會有波動,當我們進一步來討論時,又會有新的獲得與體會,在這裡看文章與在家看是不同,這就是心的改變,佛家與道家也都是強調心是無限寬廣,才能讓學習變得很有趣。
於是,A幫「學習」下了一個定義,她說,學習是一條的反復的線。C志工聽了拍手笑道,所以村廟是無限想像的開端。
這時,A提出
學員E對這個提問,也舉了一個很有趣的生活例子來詮釋,她說,車子與車子在馬路上才會相撞,飛機與車子不同維度就不會相撞,做生意的人才會與做生意的人衝突,吵架的都是一樣的人,但是人的品格是不一樣,有些人不是以賺錢為目標,這是從不同維度來看事情,我們要效法大道公用多元角度來看事情,要對社會有奉獻,付出才有意義,也才能傑出,她強調,社會要有多彩多姿的人才會漂亮。
志工A則說,這就是站在不同維度去看事情,特別人是有能力去學習,一個人會思考就會有改變,可以從平面世界變成空間世界、到無限長、無限遠、無限大,包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空世界,E說的就是這樣的精神。
學員E與志工A的分享,讓人不禁想到「不是同好不聚頭」。大夥說,今天大家都是一起來學習,也是同一維度的人,所以
這個比喻很有趣,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學習的道理,志工A進一步說,透過學習,我們就可以跳到另一層次,原來的困惑就可能不見了,也就是肯學習,才可以改變原來層次,才沒有煩惱。
志工C接著說,凡事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問題,所以車禍衝突,大家都站在彼此立場去思考,就可以解決了。
不過,C也感慨,只有世代對立不能解決。他說,老一輩不一定站在後輩立場去看,婆媳也是如此,自己養蝦也與父親衝突,有些是有解,有些是無解的。
此時年長的學員D就說,固執的長輩比較不會溝通,會溝通,就沒有問題,像婆媳之間,在拜拜時,婆婆就很注重,但是小嬸比較不會,只倒一些米,婆婆口氣很不好的說「都沒有米了嗎?」小嬸聽了就很生氣,自己就與婆婆溝通,勸告小嬸時,可以換個口氣說「米要多一點!」,問題就解決了。她指出,像我們之間,大家來社大學習,上課討論時,大家都會講話,講話有技巧,有的人就不會說話。
志工A聞言也說,觀念的改變很重要,例如
事實上,在
我想,資源回收就是引導的學習方式,創造一個學習環境,就像大廟興學一樣,創造一個在地永續的文化與心靈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習者去耳染目染,去思考,去實踐,進而改變觀念,特別的是,環境教育很重視心靈體會,要學習者去了解為何如此做,透過做事情來練心。
因此,A就分享她的看法,退飯義工先進場,太多就倒出來,也馬上分類,加飯義工再進場,在加飯時己經分類好,就放在飯裡,事情做得井然有序,分類就是一種境教。
學員D則談到自己的經驗,參加活動時,自己會先裝一些再吃,
志工A進一步說明,
學員D也針對志工C所提的世代對立困境,進一步提出她的見解,例如,爸爸罵孩子,此時媽媽就要從鼓勵的角度去教導,孩子才會聽,父母親不能二位同時罵,孩子才會有個對象可以倚靠,否則孩子會沒有路走,若是講不聽,就要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個性,才能與孩子溝通。
喜歡用故事比喻來說明道理的E就說,像自己從坐著到站起來,要先低頭,才能站起來,維度就能提高,手心向下才是有福,我們要先低頭才有福。
學員D深表同感,她要先尊重人,事情才有改變,不尊重對方,對方也不會尊重你,人的相處都是有緣,有緣者對看就會先笑,無緣者就不笑,有的結惡緣就會打罵。
聽著分校學員及志工分享的觀點與心得,剛好與
沒有錯,世代的溝通不是壓制而是觀點層次的轉化提升,更不是壓制,而是包容。今晚這一場「重回村廟─從成人學習到社會參與」讀書會,二個小時不覺就過了,從夥伴們所分享的心得與經驗,我們理解到,透過學習,我們可以將自己從一維提升到四維高度,同時也要學習站在對方立場想問題,要懂得尊重,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境教」的重要性,大家要從環境、從生活中去歷事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