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ty Title

重回村廟,《大廟興學》的希望

吳茂成|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長

2009/6/3

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結合海尾大廟朝皇宮共同推動《大廟興學》運動,一直受到鄉親及宗教、社區、教育、文化界朋友的關心與支持,推動二年以來,許多朋友慕名從台灣各地前來參訪,大家對「大廟興學」的做法最為好奇?常常在問「什麼是大廟興學?」「大廟為何要興學?」「大廟如何興學?」「廟不大可以興學嗎?」因此,筆者整理這些問題,曾出版《大廟興學》十問,採問答方式,逐一介紹台江《大廟興學》運動的精神及實際做法。

如今,值逢大廟興學二週年,以「重回村廟大廟興學教育文化研習工作坊」做為今年「大道公生」系列文化慶典的壓軸曲,對內激發師生社會參與的省思與使命感,對外廣結社大同志、學者專家之力,探究重回村廟、大廟興學更多的可能性,實踐社區大學培育社會公民之理想,宏揚大道公興學的公共精神。

回顧二年來「大廟興學」所走過的教育文化之路,都是在「發展社區」、「發展學習」、「發展生命」公共願景之路上做實踐,目前開設二十班,主要成果如下:

1.        學習社團化、公藝化:成立「大道公二胡社」、「大道公車鼓社」、「大道公青草社」三大社團,嘗試將子弟組織社團化,振興傳統藝陣,厚植村落現代的公共藝術文化,發展大道公青草文化產業。

2.        公共參與節慶化:策辦「大道公生,鐵馬遊台江」、「大道公孝親日」、「大道公敬老日」,鼓勵師生發揮所學,服務鄉親人群,共創台江文化

3.        社造學習化:鼓勵師生奉獻所學,共同參與社區美學、環境改造、公共建設規劃討論,持續推動「大道公善語路」、「吃水窟營造」、「公十九三合院活動中心規劃」、「台江文化中心」規劃等重大公共議題,讓師生走出教室,在社造中討論,在公共參與中反思,以村落村廟做為學習場域。

 

本文擇「大廟興學」三大問做為此次「重回村廟:大廟興學教育文化研習工作坊」序言,拋磚引玉,殷盼更多知識分子、仁人善信重回村廟,同時希望結合更多有志的大廟、熱心興學的教育工作者,將《大廟興學》推展到全台319個鄉鎮市,透過大廟興學的力量,凝聚人心,守護家鄉,發展社區,發展學習,發展生命,共創「文化沃土、生態淨地、健康溫馨」的新家園。

一、什麼是「大廟興學」?

大廟是村莊的信仰中心,也是學習中心,社會參與中心,公共生活中心,是台灣傳統村莊的公廟,也是村莊發展的中心,歷經朝代政權更迭而不改,在台灣幾乎是有村就有廟,從明清、日治時期直到今天,大廟的歷史比統治者更為久遠,一直守護著村人,與村莊相偎相依。因此,大廟可說是台灣最久遠、永續的NGO團體。

大廟在實施現代國民教育之前,有著私塾學堂的功能,村人聘請漢學老師在大廟內設塾授徒,教育村內子弟,傳承文化,啟迪民智,因此,大廟往往也被稱為「學仔」;此外,大廟也是村中的「公茨」,公共議事之所,日治時期有的稱為「公會堂」,村中有事,村人齊集大廟議事,決定村莊的發展方向。

「大廟興學」顧名思議,就是以大廟的公共力量,出錢出力,結合國家教育機構社區大學,引進優秀的社大教師、非營利組織人才,興辦各項社區學習課程,以及公共參與活動,以大廟做為教室,透過學習,激發村民的公民精神、社區意識,鼓勵村民參與學習,參與社區活動,培育現代的社會公民,凝聚在地力量來「發展社區、發展學習、發展生命」,共創安身立命新家園。


因此,「大廟興學」是社區教育的永續工程,是社區新希望。本質上是在實踐傳統「學仔」「公茨」的公共精神,同時與台灣社區大學運動合流,共同振興大廟公共力量,解放知識,培育公民,守護家鄉,守護人心,改造社會。

 

二、大廟興學的內涵為何?

 

大廟是公共之所,十方信眾所護持,行社會教化、濟世之事,大廟興學秉持其公共性,以興學的力量,澤披群生,除此之外,還具有「三性」「三化」的學習內涵。

三性指的是「近便性」「終身性」「靈性學習」,第一是「近便性」,大廟大多位於村莊社區的中心,民眾可以從家裡散步、騎單車到大廟上課,數分鐘之途,十分利便,大廟興學可說是最在地的永續學習中心;第二是「終身性」,許多鄉親民眾在村莊中成長到大,到大廟上課學習,可以從小就開始,一直學習到老,讓學習貫穿人的一生,實踐終身學習的願景;第三是「靈性學習」,大廟是村莊社區信仰中心,地方文化中心,人們一走進大廟,舉目所見、所聞、所聽、所感,無不是神明慈悲、藝術、文化之美,激發內心的善念正見,因此,身處大廟的學習教室中,每一位學習者,無形之中可以化暴戾之氣,讓疲憊的身心獲得舒展,心靈沉靜,反省思慮,讓內心浸染祥和之氣。

三化就是「在地化」「數位化」「社團化」。「在地化」,大廟興學以大廟為學習中心,這是教室在地化;學習活動結合在地文化節慶舉行,創新在地文化,在村莊社區中推動,這是學習活動在地化;學習課程結合在地文化與生活需求,這是學習課程在地化;「數位化」可說是世紀學習革命,因此,大廟興學的教學朝數位化發展,大廟中建構無線上網學習網路空間,使用電腦、網路、單槍投影機教學,師生架設學習部落格,上網共同討論分享學習心得,透過數位化,讓大廟興學的學習力量可以加乘,與世界接軌;「社團化」,讓學習者不致於孤立、個別化,班級師生學習如何結社、經營社團,發揮社團力量,關心社會,服務人群,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逐步落實大廟興學培養現代的社會公民的目標。

 

三、大廟為何要興學?

大廟能為地方做什麼事?大廟為何要興學呢?

我們從台灣宗教發展歷史來看,「興學」是一種利益人群的功德。西方宗教重視教育文化,信眾優秀子弟大多從事醫師、教師或是牧師等神職工作,晚近以來,佛教倡導人間佛教運動,也重視教育文化以及醫療工作,闡揚濟世、淑世的精神,影響台灣社會發展甚深。

然而,信眾人口最多的傳統信仰,各地的大廟,因為工業化的衝擊,城鄉差距日益擴大,農村人口外流、老化,昔日社會教育文化的功能,逐漸萎縮,因此,值此二十一世紀之初,全球化浪潮衝擊之際,台灣各地的大廟應該承繼、發揮昔 日大廟守護村莊的「教育」「文化」以及「社會參與」功能,鼓勵村人參與學習,參與社區營造活動,發展社區,同時吸引優秀的教師專業人才,投入村莊社區教育事業,倡導全民學習,提升競爭力。

大廟是一村的中心,信仰中心、學習中心、社會中心,大廟自古以來具有帶領村莊社區往前發展的責任,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爆炸時代,學習是提升競爭力的捷徑,因此,大廟興學有其時代的使命,開創在地永續的社區學習中心,讓鄉親在社區中可以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事事學習,大家都來大廟上課,不僅是鄰居,更是同學,切磋學習,講信修睦,參與村莊社區公共事務討論,共同營造美麗的家鄉。

保佑鄉人安居樂業、促進鄉里發展,這是台灣各地大廟、神明共同的願望,今天大廟興學運動正是這個願望的實踐,繼續點燃先民傳下的這把文化香火,保生濟民,造福後世百代的子孫,果能如此,大廟興學將是二十一世紀台灣傳統信仰的中興之舉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09日 19時15分
97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