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y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24-01-27 | 點閱數: 253

這是台南縣市以「文化立都」合併的重要議題,啟動台江到安定及北門郡的區域治理,縫補曾文溪南北兩岸的斷裂,為六十多萬人口的台南核心生活圈,營造藍綠共生的雙十字城市生命動線,從當代前瞻百年後的台江內海文化生活圈願景,化為國土計畫的部門計畫,為未來創建永續發展的綠市城市基石…….

吳茂成|2024/01/27

歲末冬寒的早晨,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來自台江北門鄉親,老中青少、產官學界、公私部門代表,八十多人齊聚台江文化中心,為未來敘事,探究北台南區域治理的希望。

這是台江建庄二百年的再起行,起於回觀第十四屆重回村廟論壇,營造台江百年水城市的實踐,以環境為本的藝術共創可能,以台江為本的教學行動可能。

回觀2023年,台江與安定鄉親相放伴,反對發電廠設在住宅區旁,守護住灣港鼎臍塭的農場地,台江親師生發起守護海尾路綠道、十三佃刺桐古道行動,促成公私協力對話,共同營造台江百年文化路徑,同時,台江親師生發起由下而上倡議的建庄二百年文化治理行動,以藝術參與為入徑,以台江為本的藝術共創行動,促成藝術家與台江鄉親、歷史現場、流域生態對話,共創了開江紀、台江棲身港灣策展行動;以台江為本的教學行動,村廟樂團合奏四十七場謝神音樂會,發表了台江十六寮RAP歌謠,謝謝俺娘舞蹈敘事,吟唱台江土地詩歌,敲染台江四季顏色,在這冬寒春將臨的台江文化中心,透過參與者的敘事對話,整理這一年的台江文化建庄紀事本。

此一紀事,必須回到2023年的春天,台江社群前往許中營順天宮向媽祖祈願,兩地鄉人共同合作,反對發電廠設於安定、台史館、安南醫院、和順國中小學的生活圈,大家展開從台江到安定灣港的區域治理的探討,進一步激發吾人探究台江二次移民的原鄉,台江到鹽分地帶發展區域治理的希望。

因此,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以未來敘事為燈,希能照亮前路。論壇中,同是《將軍吳》子弟的吳密察老師,回顧在溪底寮家鄉的文化經驗,提醒著吾人必須掌握大社會趨勢的改變,特別是重新探究60年代的地方社會變遷歷程,重回村落訪問,特別要留心交通、產業、公共設施的配置,深深影響著區域發展;張學聖老師則是強調要深化在地文化底蘊,才能因應全球化的衝擊,區域治理的理想要植基於在地文化治理經驗及其共同願景的凝聚,最後才能將願景化為國土計畫的政策,改變未來,為台江重回鹽分地帶的文化行動,揭舉了策略方向;麻豆子弟的黃服賜老師,曾任台南市工務局長,他也提醒台江人,應將二十年來的台江大廟興學、文化及環境治理經驗,整合成都計提案,成為國土計畫的一部分,改變傳統都計通盤檢討的做法。

深耕北門郡教育文化工作的姜宏尚老師,則是從服務三寮灣三慈國小、七股樹林國小的本土教育經驗,分享親師生結合在地大廟,營造村廟博物館的行動歷程,讓我們看到教育與文化結合的希望,也為台江重回鹽分地帶劃出了初步的路徑;開江紀策展人邱國峻老師從藝術家參與台江建庄二百年的策展行動,分析藝術與台江人、台江地共創共融的獨立策展可行性,他建議,台江下一步應當結合高國中小學,進行策展人培力,這部分正與台江流域學習行動,不謀而合,台江流域學校親師生從前年開始,從空間設計、文化路徑、家族故事等專題,從探索實作到探索多元策展的可能性,分別在台江文化中心及台史館進行多次的策展實作,若能進一步與策展專業社群,進一步學習交流,當能繼台江社區博物館運動,而成台江藝術村落營造行動;台江十六寮棲身港灣策展人吳科毅老師,總結其參與及觀察,從策展方法論,建議台江人應該探究第二回、第三回的策展目標,探索人與環境互動出來的策展文化,不斷堆疊出台江發展的希望;從空間設計,一直陪伴親師生走讀台江流域的郭一勤老師,分享他看到台江大廟興學、台江建庄二百年去中心化的行動力量,他建議要進一步反省策展後,是否能夠激發出對環境反省的力量,建構出台江十六寮到鹽分地帶的文化認知地圖。

重回村廟論壇壓軸則是台江少年的文化治理行動,水水長安五年級的高瑀彤同學,分享她跟著翁育民導師,參加台江流域專題探索實作的「環頸雉公車站牌」的社會實踐方案,小台江李沅澈、吳沛靜、吳語晨、林沁妍、薛允柔同學,報告守護嘉南大圳,彩繪河堤生態「謝蟹你回來」及營造招潮蟹公車站牌的倡議行動,最後是高二青年陳溢嘉回顧從就讀安南國中,因為導師黃淑貞鼓勵的一句話,號召同學參加台江流域專題研究,成立「台江囡」青年社群,展開了連續四年的台江文化行動,從繪本、桌遊創作,進而以台江為故事,拍攝「淵海佛祖」台江微電影,奪得本土教育首獎,升上高中之後,更號召這一群「台江囡」重回母校,二十幾位高中青年,跨校合作,為學弟妹策辦台江文化夏令營、冬令營,接下來,他們將展開台江地方創生的探索實作,苦於台江未納入民宿發展區而愁思。

半天論壇企圖多元對話,從參與者的多元意見聽見共同交集的聲音,同時包含了公部門核心工作者參與及回應,趙卿惠副市長肯定社大台江分校策辦《重回村廟》論壇,促成公私協力對話,做為公共治理平台的重要性,她舉山海圳國家綠道推動經驗,也在於由下而上而促成跨部門共同治理;文化局黃宏文主秘分析目前分處於溪北溪南的文化中心功能,特別是今年是台灣文化中心四十年,鹽分地帶文化中心的內涵,需要大家共同討論而成,此一席話,觸發吾人反思國家文化基本法揭舉的文化近用、文化治理政策目標,當代及未來的文化中心,應當依據文化基本法,從文化活動的提供,轉為區域的文化治理平台,一如台江文化中心倡議催生願景,做為藝術人才及其社群培力的育成中心。

從台江文化中心到鹽分地帶文化中心,行政上分屬於民治與永華文化中心管理科,我們如何跨域也跨越文化行政的界限,促成文化行政工作者走進村落文化土地,促成從台江到鹽分地帶的區域治理行動,這是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未竟應行之事。

雖是如此,籌備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的行前文化會議,也初步凝聚,以台十七線做為台江到北門郡的「鹽分地帶文化公路」營造願景,串連沿線村廟及學校社區,以及營造天馬電台為「台語文化園區」;以鼎臍塭四、五、六號滯洪池做為台江到灣港的百年水城市營造基石。究其實,在於營造從山海圳國家綠道到曾文溪綠道營造的「台江大河灣」國土計畫願景的凝聚。

這是台南縣市以「文化立都」合併的重要議題,啟動台江到安定及北門郡的區域治理,縫補曾文溪南北兩岸的斷裂,為六十多萬人口的台南核心生活圈,營造藍綠共生的雙十字城市生命動線,從當代前瞻百年後的台江內海文化生活圈願景,化為國土計畫的部門計畫,為未來創建永續發展的綠市城市基石。

 

2024/01/27(六)    
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為未來敘事│區域治理的希望-台江建庄二百年之後的經驗反思
    
隨著台江建庄二百年的謝幕,值此歲末年終,敘說經驗,前瞻未來,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
《為未來敘事》,探究「以環境為本的藝術共創可能性」、「以台江為本的教學行動可能」、「台江子弟的文化治理行動」、「從台江到鹽分地帶的區域治理希望」,邀請台江建庄二百年策展者、社大教師、在地社群、公部門共同對話,敘說經驗,厚實台灣文化治理、藝術參與、區域治理的在地經驗知識,為台江到鹽分地帶,台江到曾文溪的區域發展的未來尋解。

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這是謝神後的再實踐,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文化及環境治理的再續行,以行動敘說回觀,這一年的創作及治理經驗,啟建下一階段的台江文化願景行動。誠摯邀請有志者,一起重回土地,共同探究未來。

臺南市政府、台江文化促進會、安東庭園社區巡守隊、長安國小、海佃國小小台江、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融合風肚皮舞班、竹笛班、鄭仔寮福安宮二胡進階班、大道公健康瑜珈班、台江田野花草拓染、綠道志工    88    
新聞報導:https://reurl.cc/QR4GRq    
                                                                        
 


台江建庄二百年之後的經驗反思

時間|2024/01/27(六)0900-1700
地點│台江文化中心

台江建庄二百年以《藝術參與》、《文化治理》行動謝神,啟動長達一年、四十七場的謝神音樂會,「開江紀」暨「棲身港灣」環境藝術展,二十幾場的文化路徑走讀,十八場的台江文化公民會議,探究台江文化路徑友善行人空間,倡議營造台江文化生活圈。

邀請請台江建庄二百年策展者、劇場工作者、社大教師、在地社群、公部門共同對話,敘說經驗,厚實台灣文化治理、藝術參與、區域治理的在地經驗知識,為台江到鹽分地帶,台江到曾文溪的區域發展的未來尋解。

線上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e4GUfE4oHUrnzxG3/?mibextid=WC7FNe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GvybBCfnHeg1cqTx8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開台歷史內海,西元一八二三年,曾文溪改道,內海變成溼地,先民自將軍、七股、西港、佳里、北門、學甲等地,前來台江拓墾,二次移民,建庄結社,形成台江十六寮,值此台江建庄二百年以《藝術參與》、《文化治理》行動謝神,啟動長達一年、四十七場的謝神音樂會,「開江紀」暨「棲身港灣」環境藝術展,二十幾場的文化路徑走讀,十八場的台江文化公民會議,探究台江文化路徑友善行人空間,倡議營造台江文化生活圈。

  如今,隨著台江建庄二百年的謝幕,值此歲末年終,敘說經驗,前瞻未來,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為未來敘事》,探究「以環境為本的藝術共創可能性」、「以台江為本的教學行動可能」、「台江子弟的文化治理行動」、「從台江到鹽分地帶的區域治理希望」,邀請台江建庄二百年策展者、社大教師、在地社群、公部門共同對話,敘說經驗,厚實台灣文化治理、藝術參與、區域治理的在地經驗知識,為台江到鹽分地帶,台江到曾文溪的區域發展的未來尋解。

  第十五屆重回村廟論壇,這是謝神後的再實踐,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文化及環境治理的再續行,以行動敘說回觀,這一年的創作及治理經驗,啟建下一階段的台江文化願景行動。誠摯邀請有志者,一起重回土地,共同探究未來。

✎上午場次│為未來敘事—台江建庄二百年的經驗反思

專題演講|從歷史文化來看北門郡的發展希望與挑戰

主講:吳密察(前國史館館長)

主題一|從台江到鹽分地帶的區域治理希望

與談:謝仕淵局長、林朝成教授、張學聖教授、姜宏尚老師、吳茂成執行長

主題二|以環境為本的藝術共創可能性

與談:邱國峻(開江紀策展人)、吳科毅(棲身港灣策展人)、郭一勤老師

主題三|以台江為本的教學行動可能

與談:郭卜誠老師、吳美燕老師、吳彥丞老師、楊淑瑤老師

✎下午場次│踏溯區域治理的希望—從台江到鹽分地帶

主題四|台江子弟的文化治理行動

與談:小台江、水水長安、陳溢嘉(台江囡團長)

搭車│踏溯區域治理的希望

台江到灣港文化路徑、台江到鹽分地帶文化路徑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4月03日 19時17分
61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