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是一所學校 雅華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17-06-30 | 點閱數: 438

洪患?洪範?
─建構愛鄉護水的常民科學知識

吳茂成
2009/9/25

成也曾文溪,敗也曾文溪。
一百八十六年前洪患所帶來的淤泥,造就了沖積平原,造就了今日台江!
蔡長泰教授在二十六日台灣水學論壇中指出,洪水是自然現象,帶來水資源與土資源,但是,從人類觀點來看,洪水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破壞基礎設施!意味著災難化身。
許是如此,台江先民才會咒罵曾文溪為「青瞑蛇」!
蔡教授是舊識,水利老前輩,多年前自己行走於曾文溪畔,進行研究調查時,受教於他甚多!
然而,洪水自古即有,位處於沖積平原地帶的我們,不能不面對洪患,思考著如何與洪水相處?
蔡教授認為,災害的處理就是文明的起點。面對八八水災之後的反省,他強調,堤防要更強壯,但不一定要更高,可以溢堤,但是不能潰堤。從流域治水觀點來說,我們要從蓄洪、導洪、阻洪、滯洪、利洪等面向進行研究!同時也要做洪災保險措施,進行減少損失的準備。
來自屏東的丁澈士教授則在論壇中指出,河有其性、其形、其路,日人鳥居信平依此原則設計二峰圳,灌溉屏東平原,經過八八水災的考驗,驗證了河川治理要考量其性質、形路的必要性。
因為,河流會記得他走過的路!
然而,我們人類會不會記得洪水的慘痛經驗呢?

丁老師在林邊救災的同時,晚上一有空就與重建工作隊的青年,談水論水,希望年輕的一輩能夠明白水的事情。
災後,他趕緊探視二峰圳等水利設施是否受到破壞,也從空中踏查南台灣山川地理形勢,了解堰塞湖狀況,思考著災後築堤分洪重建之路,思考著水資源運用新思維,如何傍河取用伏流水。
從丁老師所拍的空照來看,南台鬰鬰蒼蒼的山巒,災後成了黑白郎君,冷峻的鳥瞰著平原大地眾生。

「治都市聚落,別再治水了!」「國土計畫都是在服務經濟發展,是向經濟獻身,最後就會出現失控問題…」
廖桂賢、廖本全,這二位空間、國土規劃學者,在台灣水學論壇中,也以批判的視野,探究著台灣水災洪患的根本結構與問題。
廖桂賢表示,我們患了河川整治上癮症,河域週邊大量開發,導至堤防不能拆,只能不斷加高,只能在堤防內不斷疏浚。
她說,我們仰賴堤防及疏浚來防洪,卻未反向思考,如何從堤防外來治水。例如,道路設計生態草溝,大量減少不透水鋪面,從源頭減少逕流量,創造海棉般的都市滲水空間,建造浮路浮橋、設計現代高腳屋與水共存…
最後廖老師站在災區屋前屋後的位置思考─
「能否設計一個環境,無須憂心淤泥…社區重建是否就從不清淤泥的思考點進行…」
這樣的反思,鬆動了我們身陷堤防、疏浚泥淖的治水愁思。
廖本全教授則是立足台灣國土,描述應然與實然的國土規劃現狀。
他說,應然面,我們必須依照國土環境地區特質進行分區管理,可發展與不可發展區,可發展區,要管理人的行為,而不是管理土地。然而,實然面,即使是不可發展區,政府仍然以「國家重大發展」之名,整個鯨吞,進行開發。
廖老師感歎的表示,整個社會的認知,台灣是沒有不可發展區,只有限度的差別而已。

國土規劃的應然與實然的衝突與失控,讓我們憂心災難常態化的到來,不可預知的風險潛伏在生活環境中。
面對著風險社會的威脅,顧忠華教授在會中呼籲整理研究常民生活經驗知識,建構「台灣學」,讓常民科學普及,做為因應風險社會的反思之道。
顧忠華老師以一九八六年車諾比爾事件為例,當時在歐洲求學的他,面臨著不知道要給孩子喝什麼樣的牛奶的困境?當時大家非常恐慌。
他說,八八水災中,許多民間團體很想投入,但是卻不知如何做起,民眾無法分享救災防災知識,也缺乏救災的合作平台,結果每次都得不到教訓,每次都在重演,因此能不能有民間的災防署,整合民間的物質與人力,有組織的投入救災,建置有效的防災體系,對於災害慘痛經驗,是不是可以整理?台灣水學是不是更進一步去談台灣學?提出一種認識論的反省,例如什麼是主體?例如廖桂賢所言,不要一直談治水,愈治愈麻煩。
顧忠華點出災難社會的反思起點,當主體都要重新反思,不是以人做為最大的出發點,甚至不限於台灣經驗,那麼在全球氣候變遷下的台灣特殊經驗,是不是具有普世的、普遍的意義呢?
災後的政治與知識重建非常重要,顧老師認為,社大的地方學是有機會讓常民經驗進行反省,建構自己風險知識,讓更多民眾了解風險帶來的考驗與危機。

從台江百年洪患史來說,也是一頁滄海桑田史。先民走溪流,新結庄,善用水資源,海埔變良田。
洪患?洪範?
生活經驗知識的建構,正是針貶政府迷信科學工具主義的良藥。
洪水起於天雨之勢,行於地理之變,有其時、有其勢、有其路。一百八十六年前,先民初入台江埔地,搭寮結社,圈田築塭,避其時,避其勢,善其路。
善水善地,善水善農。善水,大吉大利!
整理台江溝渠誌,溼地、魚塭、吃水窟,那是先民、一村一庄的蓄洪池;潮溝、港道、圳道,那是先民、一村一庄的給水與排洪路;家家都有摔桶(打稻禾的農具),洪水來時,婦孺置於摔桶內漂浮避難,災後淤泥做塭岸,墊堤岸、屋基…
寸土寸金,面對洪患,台江各庄社有其文化內省與永續生存哲學。公親寮百年來拜溪墘不斷,十二佃留有治青瞑蛇的三欉松,海尾寮、本淵寮供奉著淵海佛祖…村村有五營,有其水靈禁域,一則一則台江治水神話故事,將先民走溪流、新結庄的文化經驗,流傳至今。

台江走溪流,新結庄,結的不只是一間間的屋舍,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為保家鄉,避洪水,從舊茨地居住地,舉村遷往生產空間結庄,從一個村變成二個村,敬天敬地,透過祭祀,淪為波臣的先靈,變成家鄉的守護神,與鄉民一起守護鄉境,庇佑黎民。

大政策的基礎應是在地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知識的解構與建構正是社區大學立校之基。台灣學要從洪患中,整理出台灣洪範,要從在地聚落與河川進行水文、生文、人文調查,建構愛鄉護水的常民科學知識,要從細微處去看見生活與生態共存的安身立命之學,最後,有志之士應當結社成群,進行論辯,進行實踐,遊說政策,改革制度,才能為台灣百代子孫訂定永續的國土政策。

 

延伸閱讀

守護家園,台江國家公園未來樣子

台江青春伴行,大道公陪著畢業生一起青春─PEOPO新聞

珍古德大廟開講 支持台江青年守護台灣暗蟬─peopo新聞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4年04月29日 07時09分
50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private.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1296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