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成│2017/8/19
各位同學平安
記得嗎?在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倡議之路的提醒─走路就是寫作,更是研究,為台灣而走,為環境而行!
歸來,如何把經驗化為知識,這是另一條義行反思之路。把走過的路,化為魚眼地圖的圖像,化為文字的情景,翻轉走路經驗的長度與廣度。
在這義行倡議最後的兩天,我們要從經驗的敘說與描述,重新看見經驗,如此,我們才有機會洞見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看見這一路倡議的身心多樣化。
這條再看見的反思之路,道阻且長!
第一難,首先要從行路見學經驗的描述,磨練心眼的觀察銳度,破除看世界的偏見與慣習,試著將經驗故事化,知識化。
第二難,這是一條從具體經驗的描述到抽象思考分析,從抽象思考重新看見具體經驗的學習與實踐之路,難如在如林中路的尋路沈思。
第三難,在於如何發現行路見學的默會知識,分別是觀察記錄週遭環境的變化,以及從實際參與,理解這一趟倡議之路,身心變化的多樣,化為研究與論述的問題意識。
從玉山歸來,飽覽山川與風物,看見從開台內海到玉山的台灣文化之路的可能,我們從字字的壁報小論文,一幅幅的地圖,再次印證路是人走出來之理,在真實的世界如此,在知識之海亦是如此。
回到海尾大廟,這昔日阿公讀冊、議事的學堂、公茨,我們在這裡傳承這把文化香火,在歸來的此刻,我們看見同學,努力畫出這一趟義行的山川地景,我們看見同學努力畫出這一趟倡議的文化地景,不是複製、想像的地方,而是走向開台四百年的生活實踐之路。
遠方的行路故事,令人好奇,這是最後一里路的陡坡,在今晚的發表會,向上走,轉角就有風,開闊的平原在腳下。
家,就在光的亮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