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公生與鄉村再造
發揚大道公的現代精神
吳茂成
2010/5/08
向大道公默禱,祈佑大廟興學,永永長遠。
回觀台灣傳統信仰,有村有廟,歷戰亂朝 代更迭而不易,經滄海桑田之變而不移,自古為台灣寶地的守護中心。
村廟有其現代性,含藏公共價值。為私塾漢學,民間文化教育之堂;為公茨集 會,社區參與之所;為生命信仰,社會療癒之殿。
三月大道公生,再訪大龍峒保安宮,今日有緣與北台鄉親談「大道公生與鄉村 再造」,開宗明義即言,傳統信仰乃是台灣宗教發展之基礎,透過私塾學堂,廣納知識份子,透過祭祀組織,開 社區參與之風,透過信仰,守護生命文化。
因此,值此二十一世紀之初,如何振興傳統信仰,首在大廟興學,公開傳統信仰知識,廣印經 典,介紹生命禮俗科儀,論述村廟與大道公的現代性與公共價值,才能破「拿香逐拜」之譏,才 能從儀禮中,涵化宗教生命之哲理,才能從信仰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基。
再者,發揚大道公現代學思範行。拜 者,佩服尊敬之禮,吾人拜大道公,當學其自學、遊學的終身學習精神,當習其孝親、社會參與 的德性,如此,才真是信仰,而不僅止於祈福求安之拜。
神明是台 灣民間教育的典範人物,吾人必須透過各種本土教育的機會,讓國中小學,後輩子弟有機會認識、接觸傳統信仰文化,認識神明內 在德性及外顯濟世之公德,廣開子弟鄉親公共參與及對話場域,培養如神明慈悲的偉大情操,認同土地,守護台灣。
從台江大廟興學的經驗來說,透過大道公孝親日,邀集鄉親父老齊集廟口,為 母親,為阿嬤洗腳按摩;透過公民論壇,鼓勵鄉親討論公共政策;透過社區公藝,讓師生展現 服務的熱情,一步一步實踐大道公學思精神,一步一步展現社區大學知識解放、公共參與的理想,振興傳統信仰,共同營造公民之社會。
然而,現 實台灣,地分遠近,人分窮富,社大如此,大廟亦然,大龍峒鄉親會中倡言,大廟興學應是互 相扶持之社群,廟不分南北,不分窮富,彼此互助,讓偏鄉之境,也能興學,弘揚大道公孝親、終 身學習、社會參與的現代精神。
誠哉斯 言,透過南北大道公信仰的對話,感謝大龍峒鄉親的倡議,大廟興學不僅要在地化、數位化、社團化,更要普及化,如此,才 真是大道公「澤被群生」理想之實踐。
值此三月大道公生,祈願大道公長祐,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 會、社區大學、台灣宗教學會…善信大德、仁人志士,不分南北、出錢出力,共同發揚「大道公之現代性」,為台灣傳統信仰振興 而努力,為台灣本土文化運動,奠定可長可久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