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淹水的年代,在風雨之中,相放伴互相幫助,為著庄頭社區的未來,不願離土離鄉,齊同發聲,改革不公不義的社會,共思未來台江,在水災年代的新集庄之路…改變「水災污染化」、「水災村落化」的困境,這是現代台江文化與環境治理的正義所在,這是台江鄉親重回曾文溪舊溪道,重思拜溪墘的歷史文化的現代意義,千萬不可陷入博物館式的古董與懷舊文化之思,麻痺著台江人為生活、為土地打拚的勞動精神。
吳茂成│2018/9/8
在823水淹台江之後的十七日,重回曾文溪舊溪邊,重思拜溪墘之義,念著台江先民的艱苦勞動,靠著天地人三合之力,開闢這片菅仔埔,府城人眼底的草地,化無為有,創造今日台南市安南區107平方公里,近二十萬人,安身立命之地。
重回舊溪邊,重思台江人相放伴奮鬥的迢迢水路,今日的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一百九十五年前,親像88水災的情景,應該是更大的水勢,從曾文溪舊河道一直向西南湍流,流入台江,內海坌土,流出港路,來自玉山的土沙,積出一大片的台江坔土塭坪。
天地之力,為台江人創造生活空間,生活和生產、生態相依偎的台江十六寮。這是台江社會文化與產業經濟的發展基礎,也是台江生活知識體系的起點。
然後,三代人奉請祖佛,搭寮建庄,耕塭做穡,興學堂傳書香,扛著鋤頭、土鏟,沐風淋雨,以勞動之力,為庄頭寫歷史,藏文化於信仰,藏藝術於庄頭大廟,無皇朝文獻之富,但有在地日常生活之真。
今暗,大家重回曾文溪崩岸,走溪流的歷史之地,啟請清水祖師、大道公護佑,老中青三代人齊奏拜溪墘音樂會,以音樂叩謝天地,以音樂安慰先民心靈,感謝著熟與不識的鄉親,在淹水的年代,在風雨之中,相放伴互相幫助,為著庄頭社區的未來,不願離土離鄉,齊同發聲,改革不公不義的社會,共思未來台江,在水災年代的新集庄之路,大家必須面對「水災污染化」、「水災村落化」的困境,看清楚以台灣歷史博物館為中心,半徑十公里,共有十座工業區,在咱的生活之中,工業區基地,大多是選著古早台江十六寮的低地滯洪池─溪埔漁塭,填土墊高開發,破壞十六寮原有的水路紋理,影響排水之勢,造成庄頭地勢變低,如同是工業區的滯洪池,特別是工業污染很容易隨著水災,四處漫流,造成生活與環境的二次污染。
因此,改變「水災污染化」、「水災村落化」的困境,這是現代台江文化與環境治理的正義所在,這是台江鄉親重回曾文溪舊溪道,重思拜溪墘的歷史文化的現代意義,千萬不可陷入博物館式的古董與懷舊文化之思,麻痺著台江人為生活、為土地打拚的勞動精神。
退一步來想,今晚的台江拜溪墘音樂會,應是台江人在水災年代,關懷人群,守護環境的社會實踐,也是當代台江人留給未來子弟的文化故事,在823水淹台江之後的十七日,為希望而奏的平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