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重回土地,重回村廟,踏尋歸鄉的文化路徑,這是每年台江社區博物館日的核心價值與行動。
吳茂成│2018/12/4
大廟興學十一年,我們年年推動台江社區博物館運動,進行台江建庄結社兩百週年的文化整備工作,效法台江先民五世一修族譜的文化傳承經驗。走過總頭寮、陳卿寮、南路寮、新和順、溪頂寮、溪南寮、公塭、公親寮、新寮、十三佃、溪心寮、布袋嘴寮、海尾寮等十三個庄社,今年,我們來到《和順寮庄》的中州寮、外塭及五塊寮。
我們在學習中踏查,也在學習中討論台江文化,實踐台江人相放伴的拓墾精神,以村落庄社做為在地學習的社區博物館,這是我們這一班、大廟興學師生,在地鄉親子弟,走進台江歷史現場的文化路徑。
我們生活在台江拓墾的歷史現場!
老中青三代,重回土地,重回村廟,踏尋歸鄉的文化路徑,這是每年台江社區博物館日的核心價值與行動。
這次的《和順寮庄》社區博物館文化資源調查,我們陪伴著和順國中師生,一起深耕台江文化教育。
這一學期採訪過中州寮保安宮、邱家祖佛清水祖師廟、外塭和濟宮、五塊寮慶和宮,也踏查中州寮「外面社」的長條果園宅拓墾地景,以及中州寮街的手工藝、商業街茨的樣貌,外塭、五塊寮及牛肉寮耕田築塭的拓墾信仰故事。
信仰是走進台江文化的重要入口。簡言之,大廟乃是台江十六寮、二十七庄的歷史文化及藝術音樂典藏所,村人從搖籃到墳墓,生老病死苦痛、藝術節慶歡樂,以及生活希望的祈願,皆向村廟守護神敘說,禮敬神明,守護一家人的心靈與平安。
村廟更是「學仔」在地的學校,「公茨」的公共集會議事之所,匯聚一村各角頭的力量及意見,共同營造一村的榮光,今日中州寮保安宮、五塊寮慶和宮皆曾是漢學老師駐館的學仔,例如,保安宮有蔡文彬、林鳳流、林元亨等漢學老師,在廟內教導村內子弟識字習文,傳承台江書香文化。
和順寮之意,即是合和順利的祈願之意,從中州寮「外面社」邱家宗族奉請清水祖師拓墾歷程來說,如今適逢邱家子孫編修族譜,從輪火頭的祭祀,轉為起建大廟的公廟祭祀,探尋祖先拓墾歷史文化,這是難得一見的「外面社」邱家村落文化與信仰共構的生態即景。
回顧台江歷史,先民搭寮興社,起公茨興學堂,鄉人是住在二十四小時,神明守護的文化沃土、生態淨地上。每一年的台江社區博物館日巡禮,即是重回先民辛勤拓墾的歷史文化之路,提醒我們勿忘台江先賢相放伴、建庄結社、起公茨興學堂的精神。
此次重回和順寮庄的拓墾歷史現場,我們訪談邱家族親及邱得興耆老,聽其口述歷史,吾人才有機會認識邱家從學甲南遷「芉仔埔」的拓墾文化路徑及其歷史場域。
這一條文化路徑,我們可以循著邱得興先生典藏二代祖邱祐(1781~1855)所傳下的芉仔埔墾照,一步一步踏尋。從墾照內容來看,開墾時間在清代道光三十年(1850),納租給崇文書院,這一塊拓墾區,應在今日中州寮外面社一帶,當時,這裡是中州寮的生產區,拓墾有林、陳、邱諸姓。依據邱得興先生記憶所知,邱家祖先應該在邱祐的曾孫邱和尚,移居到今日外面社的現址,再核對和順寮庄圖來看,今日的安和路四段五三三巷、長和路三段一三三巷與長和一街十五巷,皆是外面社的拓墾古道,邱家拓墾的土地,大多是長條型,鄉人辛苦開墾,再納租給府城內的崇文書院,充作膏伙,故老稱為「崇文畑」、「崇文園」,這也是台江大道公拓墾神話故事的歷史現場。
相傳台江東八堡拓墾先民土地曾被大戶占據,抽糧受盡刻薄,無法維生,村民告官抗訴失敗,無法收回土地,後來祈求學甲二大帝幫助,大道公遂顯化為老人,幫忙村民書寫訴狀,重新告官,起初被駁回,訴狀被府衙大人丟到桌下,未料突起一陣風,再吹回案桌上,府衙大人覺察有異,必有深冤,因此重新審案,再將土地判還給村民。大道公這一份神恩,令村民十分感念,後來東八堡村民每年三月十六日,皆會迎請學甲二大帝南巡台江東八堡。
歷史未寫聽講古,文化要傳靠意識覺醒,誠不虛!
邱家自保安宮「社內」居住空間,遷居到外面社的生產空間的歷史文化,剛好體現在外面社仔的古茨群與古井地景。邱家五大房以大房為中心,右側二、三房,左側四、五房,二房人丁旺,在南側另外起建瓦茨,號為「瓦茨內」,目前調查可知老茨群內有五口古井,現存可見尚有三口,這些井水提供了外面社從生產空間轉為居住空間的永續發展基礎,直到1970年以後,自來水逐漸普及之後。
相較於外面社的古井,位於外塭東側的鼎臍塭牛肉寮,則是因為飲用地下水的水質含砷等重金屬,罹患烏腳病,1957年遷村到大同新村。這是台江因為生活飲用水遭受重金屬污染遷村的重要案例,現今台碱安順廠遭受汞污泥、戴奧辛污染,則是港溝漁塭遭受工業污染的案例,如今,發源於安定,流經港口、牛肉寮、外塭、台灣歷史博館、五塊寮、中州寮的安順寮排水線,古稱直加弄圳,也因蓄牧廢水、工業廢水污染,從嘉南大圳的排水線,異化為臭水溝,這是台江社區博物館營造,台江文化運動必須深思的問題。
文化保存基礎在於環境的守護,一如棲地破壞,往往生物滅絕的主因。
這是《和順寮庄》社區博物館巡禮,踏查中州寮、五塊寮、外塭,營造社區博物館的重要問題意識,也是當代的我們,重回台江東八堡拓墾歷史現場的文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