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員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10-06-25 | 點閱數: 817

從社會事業創新回觀社大台江教學知識內涵

政大EMBA研究生來訪有感(上)

吳茂成

2010/6/21

 

重回公共之地

找到改革之處

要從日常生活中去解構

才能有希望

 

一早的陽光,伴隨著我們去追尋台江開台史地的風光與故事,探究台江社會事業的可能性,政大EMBA的夥伴們,從國道八一路滑進了台江海尾寮,很難想像,這一條現代新式的道路,走到底連接著是海尾村的尋常村徑。

古今歷史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接起來,處處是歷史的縫隙,處處是歷史的起點,我們行在海尾中路,一條不到一公里的蛇行村徑,那是台江拓墾先民走出來的拓墾之路。

我在巴士上敘說著眼前的台江歷史風光。

從這一條海尾中路談起!

拓墾先民總是在前進中走走停停,朝著目標,走偏了,就修正著腳下的路。在實踐中,務實的開創、守護台江家園。

一條路,一個故事,總有它的方向與情節,與一地歷史發展連結的界面!

我不希望自己成了表演的導遊,而是一位講者,能帶給這群研究生升起台江社會事業熱情與問題意識的引水人。

 

這一說,巴士就是一所學校!

說著台江拓墾故事,將車窗外的真實世界連結起來。

黃秉德教授與EMBA的研究生們,一路聽著故事,一路貼著車窗猛拍,想像著歷史台江與現代台江的時空結點。

祭祀圈,生產圈,居住圈…陽的世界,陰的世界…工業區、野保區…生活世界、心靈世界…我指著車窗外眼前所見的自然文化地景,一一劃出!

從台江淺坪塭經營談合作耕的現代性,談老祖先青苔養魚的有機法;從河口溼地做為窮人家捕之所談土地的公共性;從台碱安順廠的戴奧辛談工業開發的生態成本;從河口漂沙、海灘垃圾談海洋知識的重要性。

 

知識是從生活中的實踐產生出來!

我舉自己為例,雖是台江漁家第三代的子弟,卻早已失去掛帆駕舟星聽潮的航海能力與知識。

我只能帶著政大EMBA研究生,立在北汕尾的海堤上,往南望著仁溪興達港發電塔,往北看著曾文溪口焚化爐的煙囪,鹿耳門溪口的天險,敘說著鄭成功夜禱天地,水漲三航向台江的故事,敘說著曾文溪改道,從海洋到海埔的台江拓墾史敘說著鹿耳門之辯變到文化之爭的論述力量;敘說著台灣歷史博物館之爭到台江文化運動之起;敘說著大廟的學習、參與、信仰如何轉成大廟興學的內涵。

一路說著,一路望著,直到大廟才著地

第一天的下午,這一群EMBA研究生就得重回土地,踏在台江土地上,做半日作人!

與泥土、青草、果樹交會對話!

玩青草,種青草,用青草,認識台江分校三種重回村廟、重回土地的綠色教育事業的想像!

恢復土地清香的大道公花草學田,種菜長知識的農耕工作坊,養魚糕的大道公青草社。三組人馬,一聲散開,化整為零,直奔教學實踐的場域!

花草學田的李武昌老師分享漂流木廢棄物做盆景的環境藝術,引導著研究生學做迷你盆栽,學習如何與植物對話,隨著音樂捻花惹!青草社的社員顏榮宏,石板烤著草本魚,讓這群研究生長知識,認識青草生技如何改善養殖環境,到田裡拔草,認識奇花異草;農耕工作坊的蕭志強老師,在興安宮播放著工作坊泥巴大戰、尋鼠記的教學故事,帶著研究生走在鄉間小路尋田水,採蓮霧,吃芋頭綠豆湯。

武昌說著恢復土地清香的教學願景,榮宏談著草本養魚的創業之夢,志強的一切努力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在田間快樂的長大!

這是台江分校綠色教育事業的實踐,也是教學知識的內涵。

做為一所社區大學的辦學者,我們的努力在於匯聚傳統與現代的知識力量,建構在地實踐社群,開創支持師生圓夢的教與學系統,讓社大的老師、學生,能夠重回土地,重回村廟,一起建構永續的、安身立命的新家園!

我如此的告訴政大EMBA的夥伴們,台江社會事業的願景,大廟興學的努力在於開創價值,一種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生活風格,發展社區,守護家園;發展學習,民智如海;發展生命,大道永傳。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10日 05時17分
50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