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範圍擴及 3 大文化、 2 大國家公園、3 個國家風景區、生態及林相遍及 5 種氣候型態的路線幅員雖廣,但並非那麼遙不可及,只要妥善規劃,透過雙腳及大眾運輸工具,你跟我、還有我們的家人朋友,都有機會完成,這段旅程我們把它稱為「山海圳」。
從大圳之路進入原鄉之路
關於「山海圳」的故事很多,在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千里步道協會與大凡工程顧問公司協力的努力下,夢想中那塊策畫已久的地圖,已經能夠以徒步的方式完成它;只是有段要銜接到曾文水庫的越嶺道,在歷經歲月風霜後早已柔腸寸斷,多處路徑埋沒在荒煙蔓草之中。這段古道是 1920 年代,《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在興建烏山頭水庫時,經常往返探勘的路線之一《烏山越嶺古道》。
培訓手作步道師的李嘉智老師說:「翻越烏山嶺的《東西口健行》路線是許多 4、5 年級生年輕時的回憶,其知名程度可媲美過去非常熱門的中橫健行、溪阿縱走。」
昔日,八田與一為了從曾文溪上游引水到烏山頭水庫,因而貫通烏山嶺,開鑿長達 3120 公尺的取水隧道。靠近曾文水庫的進水口稱作「東口」,導往烏山頭的出水口稱為「西口」,這個大工程在水出西口後,以壩攔成湖,湖底挖鑿一豎坑,讓曾文水庫的水能以 90 度角迅速導入較低海拔的烏山頭水庫集水區中,這個巧奪天工的水利工程形成獨特的「天井漩渦」景觀,成為後人到「西口小瑞士」遊覽時必訪的景點。
「水路是從大圳進入原鄉最好的選擇,但礙於目前的水利法,我們必須有所調整。」李嘉智老師對於目前路線的串聯顯得有所感慨;我們搭乘著竹筏,看著眼前遼闊的青山綠水,似乎也能稍微體會老師的心境。
永續 讓我們願意選擇困難的路
相較於千里步道協會所催生的「淡蘭百年山徑」與「樟之細路」兩條國家級綠道,「山海圳」是唯一從台灣歷史起點的「台江」,迎向東北亞最高峰「玉山」的路線,海拔從 0 到 3,952 公尺,全長 177 公里,一步步沿著流域、水圳溯源而上,這是屬於台灣既寬且深的「朝聖之路」,寬的是千山萬水的視野、深的是追本溯源的探索。
這一次,我們跟隨著李嘉智老師的腳步,撩撥刺藤、跨越亂石、走在路徑不明的滑坡走沙上緬懷八田與一,想像他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帶領團隊往返在這艱難的路徑,成就出嘉南大圳的百年榮景。
完整山海圳 修補消失的烏山越嶺道
靠近西口的烏山越嶺段,路徑越來越清晰好走,李老師邊走邊解說著他們之前如何手作:「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多次進來就地取材維護步道,還是礙於種種困難沒能完成全段。」
目前烏山越嶺古道全段 6 公里,需要投注資源修整的部分約 2.2 公里,看著山海圳最迫切急需整復的路段,我們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或許協助修復古道是我們跨出的一小步,但如果能讓更多人願意一起,那麼將成為完整這條「山海圳」的一大步。
如果你也願意加入我們,請持續關注千里步道協會與 XTERRA Taiwan 的相關資訊。
標籤:
山海圳 手作步道 烏山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