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溪流,新結庄,建構愛鄉護水的常民科學知識
吳茂成丨2020/09/07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107.2平方公里,人口近二十萬,台南市第一大區,西有台江國家公園,東鄰南科,擁有曾文、鹿耳門、鹽水溪、嘉南大圳等八條溪流水圳潮溝,溼地與魚塭等水環境資源豐富,這裡曾是台灣歷史的現場,也是移民拓墾的新故鄉;這裡曾是台灣最美的內海,見證海洋台灣歷史地理及生態變遷過程。
西元一八二三年,曾文溪改道沖積內海,才有了台江十六寮肥沃的塭田;因為曾文溪改道,才有了拜溪墘的台江洪範神話故事。
面對著多變不定的曾文溪,台江先民慣稱為走溪流,溪流來了,就要往高處走,先民走溪流,發展出尊敬天地環境的生存之道,面對不可迴避災難危機,化難為安的台江流域信仰文化,撫慰災後悲痛的人心,公親寮拜溪墘至今,十二佃「三欉松」成蔭,淵海佛祖從受難者成為村落的守護之神。
從台江百年洪泛史來說,也是一頁環境治理史。先民走溪流,新結庄,善用水資源,海埔變良田。
洪患?洪泛?洪範?
生活經驗知識的建構,正是針貶政府迷信科學工具主義的良藥。
洪水起於天雨之勢,行於地理之變,有其時、有其勢、有其路。一百八十六年前,先民初入台江埔地,搭寮結社,圈田築塭,避其時,避其勢,善其路。
善水善地,善水善農。善水,大吉大利!
整理台江溝渠誌,溼地、魚塭、吃水窟,那是先民、一村一庄的蓄洪池;潮溝、港道、圳道,那是先民、一村一庄的給水與排洪路;家家都有摔桶(打稻禾的農具),洪水來時,婦孺置於摔桶內漂浮避難,災後淤泥做塭岸,墊堤岸、屋基…
寸土寸金,面對洪泛,台江各庄社有其文化內省與永續生存哲學。公親寮百年來拜溪墘不斷,十二佃留有治青瞑蛇的三欉松,海尾寮、本淵寮供奉著淵海佛祖…村有五營,有其水土禁域,一則一則台江洪泛神話故事,將先民走溪流、新結庄的文化經驗,流傳至今。
台江走溪流,新結庄,結的不只是一間間的屋舍,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為保家鄉,避洪水,從舊茨地居住地,舉村遷往生產空間結庄,從一個村變成二個村,敬天敬地,透過祭祀,淪為波臣的先靈,變成家鄉的守護神,與鄉民一起守護鄉境,庇佑黎民。
回觀十幾年來踏溯台江溪圳港叉排水線,觀測歷次台江淹水問題與經驗,昔日為低地灣港的南科生活圈的外水,如何滯洪、分洪,減輕下游安南區的淹水負擔,實屬重要工作;內水則應恢復村落吃水堀,營造為微型水庫,蓄水滯洪,同時調解氣候,道路系統公設帶應增設綠帶排水溝,協助排水線排水,同時滯洪,共同營造海棉城市;就流域治理來說,台江十六寮易淹水地區,應普設水量計、水位站,長期觀測在地淹水的各項水文資料,以為未來永續發展之計,上述三事,水利署、台南市政府、國科會實應共同合作,為未來北台南都會區,台江生活圈數十萬人民的未來,研擬永續發展的政策。
大政策的基礎應是在地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知識的解構與建構正是社區大學立校之基。台江學要從洪泛中,整理出台江洪範之策,要從在地聚落與河川進行水文、生文、人文調查,建構愛鄉護水的常民科學知識,要從細微處去看見生活與生態共存的安身立命之學,最後,有志之士應當結社成群,進行論辯,進行實踐,遊說政策,改革制度,才能為台灣百代子孫訂定永續的國土政策。
………………………………………………………………………………
⭕️走溪流,在大洪水之後,在這台灣歷史之域,台江公親寮鄉親,年年農曆七月底,家家戶戶擔著牲禮祭品,齊聚曾文溪舊河道畔,奉請清水祖師,祈天禱地,以祭以祀,化走溪流的避難經驗為常民文化,為在地知識,警醒台江子孫,勿忘走溪流與水共存的歷史,勿忘化苦難為守護力量,共祈台江,長住久安。
秉著台江聯庄,文化放伴行的公共精神,「公親寮拜溪墘」揉合東西藝陣音樂之美,今年由公親寮清水寺、里辦公處、海尾朝皇宮、社大台江分校、台江文化促進會、台江文化中心、和順國中共同合作,於九月十二日(星期六)晚上七時在公親寮清水寺,舉行「台江拜溪墘音樂會」。
⭕️一百多牛的拜溪墘祭典,則循古禮重返溪仔底,將於9/16(星期三)下午兩點開香。
⭕️有勞好友分享,迎接台江建庄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