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成│2020/9/26
文化是五代相成,本土教育也是五世一修的文化之學,孩子要了解阿公阿嬤的故事,長大為人父人母之後,再把阿公阿嬤及家鄉文化故事,說給子孫聽,文化才能扎根與創新。
涼風起天末,在秋陽裡謝寮慶成,田園塭田小徑,白芒一束一束,隨風向著天空飄揚,這是台江先民相放伴,善用內海溼地耕塭的風景,傳統的生產與生態共生智慧,此時正準備著曬埕,忙著廟口謝平安戲。
今年的教師節接著中秋,週末補上班上課,下班街道的行人,帶著準備過節的匆忙,東邊的暮空映著秋陽的餘紅,夜裡打開電腦收訊,孟平老師稍來好消息,和順國小剛剛獲得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令人欣喜,如同做塭人入秋準備慶成的喜悅。
記憶若是無誤,二十年來倡議推動台江本土教育,從2010年母校安南國中獲得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開始,2012年安佃國小、2017和順國中、海東國小相繼榮獲教學卓越金質獎,時隔十年,2020年和順國小再榮獲教學卓越金質獎,就台南市三十七區來說,安南區可說是獲得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學校最多者,十年內,一區有五所學校榮獲這項教學殊榮。這也代表著二十年來,台江教育文化工作者、大廟鄉親志工,大家相放伴深耕在地教育的成果。
深耕本土教育來創造家鄉的未來。
記憶中,這項殊榮應是和順國小全校師生八年深耕台江本土教育的結晶。這八年來,幾乎每年都會受邀到和順國小一趟,說著台江拓墾故事給孩子聽,為中洲尋根之旅暖身,引領教師群走讀台江文化,學校薩克斯風樂團每年也會走出校門,參與台江文化季音樂會,記得有一年,柯禧慧校長還帶著班級師生,一起彩繪燈籠,結合五塊寮大廟,親師生提燈,也在歲末的季節裡,一起走在山海圳綠道,共同推動台江綠道燈會。
值此和順國小親師生榮獲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之際,再把當時為和順國小參加教學卓越獎的推荐文,重新閱讀,也重新反思,在教師節前夕,與台江師友同學鄉親互勉,將台江建庄二百年,搭寮興學的教育文化香火,傳衍於未來永續。
……………………………………………
陪伴孩子溯源,走進台江文化路徑│給和順國小教學卓越讚聲
二十年前發展台江文化運動,有三個重要精神,一是落實台江鄉土教育,從在地小學、國中、高中到社區大學開始,建構從學校到社區村落,大廟興學到高國中小學的在地學習、學習在地的學習型社區環境。二是陪伴孩子重回土地,重回家鄉的文化路徑。我們為何要發展台江鄉土教育?因為孩子大概只有在小學的時候(國中就很勉強了),才有充裕時間去認識自己的社區,自己的家鄉,孩子若是沒有這塊教育園地,令人憂心會離土離根。三是孩子在學校所學,大多是套裝知識,再則很少有出版商會為在地小學出版在地鄉土教材,為克服這項困境,大廟興學十幾年來,持續推動台江社區博物館運動,邀請在地學校師生共筆書寫台江地方學,出版台江社區博物館導覽手冊,發展台江流域專題研究小論文,協助各校發展校本課程及其教學活動。
文化是五代相成,本土教育也是五世一修的文化之學,孩子要了解阿公阿嬤的故事,長大為人父人母之後,再把阿公阿嬤及家鄉文化故事,說給子孫聽,文化才能扎根與創新。
和順國小規劃中洲尋根的文化學習行動,就是陪伴孩子共學,更是共筆五世一修的文化之學,從學甲中洲到台江中洲的二次移民溯源,也是台江區域發展歷史文化的探究,這是台江地方學同心圓的教育實踐,更是台江本土教育的重要見證。孩子從自己的生命開始,走進台江地方學的文化路徑,台江本土教育促成學生將學習的文化路徑與生命的文化路徑,以及探究未來的文化路徑,共構在一起。
同時,更重要的是和順國小師生也參與台江流域學習,參與守護家鄉環境行動,培養積極的小公民,促成孩子不只是知識的了解,也有社會實踐的行動。
和順國小師生推動的中洲尋根,驗證台江鄉土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學習,也是社會實踐的學習。
台江的教育改革,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要從小扎根開始,和順國小校名就記錄著和順寮庄的舊地名,我們必須將在地的文化、社會、環境資源,轉化為在地學校的教學資源、孩子的學習資源,成為老中青三代守護台江家園的力量,簡要來說,這是台江人相放伴的精神。
教育更應該像台江流域學習,不分上中下游,要學習河流有容乃大的精神,河流的力量起於你願意奉獻一滴,我願意奉獻一滴,匯聚成奔流的力量,如此教育改革的力量才會出來,孩子來學校修學,就像搭船航行在這條台江本土教育之河,我們大人要努力貢獻,涓滴成河,協助台江子弟在這條河流上揚帆,航向未來世界。
這條本土教育之河,也是孩子長大之後,回鄉的生命之河,從大廟興學、社區博物館到台江流域學習的體驗探究,孩子才有真實的生命體驗。
簡要來說,台江本教育就是要建構一條孩子出社會後,可以回鄉的文化之河。
#謝謝孟平老師稍來這個好消息及提供得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