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土地,台江教育改革之路
─教改運動,社大台江分校不缺席
賀安中獲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
吳茂成
2010/10/8
台江就是一所學校,一所無條件的學校,一所孩子放學後的學校,可以讓台江師生悠遊、樂在學習、展現教育改革活力的學校!
三年來,社大台江分校一直不忘台江教改的希望,一直努力投入台江教改行動。
因為,成人離不開孩子,因為,教改的起點在成人的學習改變,因為,社大是台灣終身教育改革的旗手…
社大必須在教改行動中起著促進、支持的力量,協助教師、家長及孩子一起學習精進。
安南國中,我的母校,台江第一所國中,初級農業補習學校,三年前,台江分校與安南國中開始合作,深耕台江本土地教育,開辦台江編採社課程、舉辦編採營、騎著鐵馬遊台江…以村落做為放學後的學校,以大廟做為學習教室,不斷開創本土教育的經驗,不斷累積台江教改的成績。
九月,這一串的努力,終於傳來好消息!
安南國中首次奪得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這個獎是李蕙珍、邱瑞妏、黃巧琪諸位老師熱情教學的驕傲與肯定,他們在台江教學,在大廟帶著學生測量八八水災的淹水量…帶著學生重回土地,重回台江文化之地學習。
我想,這份教學卓越獎也是對台江教改的鼓勵。因為,重回土地不是口號,可以是真實的教與學,可以是知識解放理想的實踐場域,因為,社大雖不是國中小教改的教學者,但可以是促成者,可以是教改的推手,為台灣教育改革做出貢獻。
因為,社大對教改有所貢獻,那麼,社大才能成其大,社大才不會日益世俗化,成為另一座象牙塔!
九月二十八日,吾人有幸重回安中,分享母校老師們的這份榮光,接下郭憲璋校長頒發的感謝狀,同時進一步與安南區國中社會科領域教師,共同探討台江史地教學如何精進之道。
我想,從社大知識解放來說,台江本土教育同時具有全球暖化,海埔地經營的視野,簡單說,這是一門生存之學,也是一門地方學。
從台江走溪流歷史來說,台江有些地方低漥,像吾鄉海尾朝皇宮,只要一下大雨,廟前廣場就成為水池,八八水災,更是嚴重,但是,我們化困境為優勢,將擾人的水患之域,變成為國中數學e化教學的真實教材。
從終身學習來說,無處不學習的深意在於教學要回到生活的真實學習。
簡言之,我們如何教孩子敘說台江八八水災真實情境,一種科普式的敘說,可不可以透過國中數學課程,清楚的說出來?
安南國中「師生手牽手~距離e掌握」,就以朝皇宮八八水災淹水做為實例考題,讓孩子在大廟中分組學習,丈量那一夜的八八水患。
我想,安中獲得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的意義,給我們一個信心,給有志於教改、台江本土教育者信心,那就是台江不是文化沙漠,在台江教書也可以是一種驕傲,而不是教育的邊陲之地。
多年來,自己像似唐吉訶德式四處遊說,四處呼喊台江文化運動,發現其中最大的困境,在於信心,對教育的信心,對土地的信心,對人的信心,對希望的信心。
我想,安中獲得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的意義,在於大家可以在台江好好耕耘,可以與孩子一起出頭天。
從教師精進教學來說,無非希望教與學能夠有所貢獻與成就,要如何達到呢?我想就要在教學研究與創新上著手。
從台江治水神話來談台江史地教育,最重要的是史觀的建立,為什麼呢?有一年到故鄉某國小演講,詢問孩子「安南區有沒有古蹟呢?」同學回答有,進一步追問,答案竟在億載金城。我們發現史觀的錯誤,就會造成孩子認識家鄉文化空間的錯亂。
在台江推展史地教育是很重要的工作,讀的是開台史,台灣開拓史頁,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讀史、閱地的位置,教與學的起點就是從研究與學習位置開始談起。例如,台灣開拓史是從台江開始,我們可以發現渡海─台江─水患─拓墾的安身立命與大道公信仰脈絡,這樣的脈絡,我們稱為海洋史觀,從海的視野、從移民者的位置來看史地,而不是從國家的視野、政治中心的位置去讀。
因為這樣海洋史觀,我們開始認識台江如何從內海變成海埔地,如何從海埔地的困境中去拓展人生與家園。
從杜威的教育理念來說,台江史地教育就是一種讓學生直接參與了解台江生活的教育。
因此,我們教學的第一步必須從引導孩子重回村落生活,重回拓墾故事中去學習,激發他們的文化光榮感,進而愛鄉愛人。
我想,愛鄉愛人的起點,就是要讓孩子認識家鄉之美,唯有認識才能有機會感動,因此,台江史地教育是一種情感與體驗教育,只有這樣感動,孩子才能有地方感,才能擁有一個真實的故鄉。
從教學創新來說,我們要從神話故事敘說,引導孩子去喜歡閱讀台江史地,例如,十二佃三關帝、池王爺為救蒼生不惜觸犯天條治水,祭犁頭符、栽三叢松,要治曾文溪這條青瞑蛇,從台江治水神話,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看見水患神話的源頭是龍、是蛇的想像,相傳這尾青瞑蛇遊到那裡,水患就到那裡,而犁頭符就代表著台江土地拓墾文化,對抗著青瞑蛇的洪患力量,這二股力量在台江土地上交會,形成了台江拓墾神話故事原典,豐富台江文化沃土。
因此,老師可以結合文學來認識台江史地,從漢文化來說,文學起於河流,詩經第一首「關關睢鳩,在河之州」,河流是生命,也是文學的田園,我們可以帶著孩子沿著昔日曾文溪洪患之路,逐村踏查,在台江田野中激發文學的創思,我們也可以從布袋戲的偶劇,來編導一場台江治水神話故事。
台江,也可以是跨領域教學的最佳場域!
例如,十二佃神榕林到底有多大,直徑有多長呢?有多少棵呢?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數學教材與考題,從美術教育來說,神榕林有很多神奇的造型,比如說水牛、猴子…這些可以成為孩子寫生創作的教室。
從地理科學實驗來說,如何做一個曾文溪改道的水工模型?探究一八二三年那一場河川襲奪的真相…
這些彷彿是台江Discovery的翻版。
我們應該鼓勵師生組團結社,在台江之地,一班接一班,一屆傳一屆,不斷的探究,用腳來豐富台江史地之頁,來發現台江之美。
我想,這是安中奪得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給吾人的啟思!
這只是開始,台江教改大道,等著你我共同來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