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喬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22-05-23 | 點閱數: 142

全國文化會議之後,凸顯重回地方與環境守護,重建村廟文化共同體的重要性,這是恢復文化生態系的重要棲地。

沒有在地,文化保存與扎根難以可能,重建文化生態系,如同棲地保育之於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才能促成台灣村落文化與環境地景價值的再看見,文化保存才能與村落共存共榮…

吳茂成│2022/5/19

「全國文化會議,我們能否重回村廟相見?」這是四年前會議結束,回到台江故鄉的自我提問,從分區會議到全國會議,一幕幕如高鐵窗外的風景快速流逝,瞬間浮現,幻也?實乎?然而,吾人命許於當代台灣這塊土地,參與就是共創的可能,也是承諾與信任的實踐,公私若有一方退卻,台灣不會更好,更遑論美好。

從台江文化及《大廟興學》運動來說,無論過去的十六年,或是未來,我們面對許多的阻難,深知必須促成公民參與討論,更應在關鍵時刻,勇於發聲,勇於倡議及行動,這是在地文化治理的原動力,從在地經驗發現,我們會因倡議與發聲而相識於願景,我們會因挫敗與難過而反思未來…我們也因而共組社會實踐社群而努力至今。

四年前,步出雨後的台北街頭,心底想全國文化會議之後,應是文化治理的宣示與暖場而已,而不是終曲,知識分子及青年朋友,應回到地方,重回村廟,回到彼此應許的文化之地,再次討論,持續的追蹤與監督全國文化會議結論,回應各項建言與倡議之聲,進而能行於日常的文化生活,行於地方,為鄉親父老,青年子弟、村廟文化共同體所用,進而再論辯,化為在地文化共同體的養分,共同澆灌文化公共領域的花蕊,這應是吾人在四年前的全國文化會議之後,未言而心明的會議結論,也應是即將舉行的全國文化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

四年前的全國文化會議之後,印象深刻之事,一是分區會議的不足,應再多開多談,以接地氣與民氣;二是分區會議相關提問與政策回應,應再深談廣論,才能釐清問題,三是跨部會參與文化會議,不應僅在全國文化會議行之,應參考環境保育及流域治理的民眾參與機制,在分區會議及地方文化會議/會報,邀請相關部會局處及公民社群參與,一如廟口文化會議,成為在地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讓文化開講成為生活忙碌的所在。

四年前全國文化會議,青年倡議守護之文化資產場域,率皆地方,究理而言,沒有地方,何來「全國」的文化會議。全國文化會議不應只是幾場分區會議,或是社造會議做為基礎,至少應就四年前全國文化會議揭諸的諸多議題事件脈絡,整理出應興應革之策,重回地方,重回村廟文化共同體,如同廟口文化會議,邀請在地鄉親子弟共同討論,逐步行之,化為在地日常的文化治理,建構在地最近便的文化參與途徑;同時應進一步檢討文化基本法的文本化過程,以及四年來執行經驗,有無遺失文化會議討論的願景及在地文化治理的精神;特別是應就現行文化、教育及環境保育政策制度有關文化治理、公民參與及政策追蹤監督機制,促進文官、學界、NGO與公民社群共同參與對話,追蹤各項文化議題是否會而有議,議而有決,決而能行,最終能夠幫助藝文工作者、在地業餘藝術文化社群,豐富台灣村落的日常文化生活。

四年前全國文化會議之後,吾人與諸友的提問─我們能否重回地方、重回村廟相見?究其實「地方」乃是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也是我們賴以「安身」與「立命」之所在,更是文化匯聚的公共領域,實為全國文化會議、文化基本法如何實踐的核心場域。然而,吾人反思,多年來何以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或為被自燃,或為系統性的遺棄…乃至於台灣村落共同體的村廟文化長期被污名化,村廟的「在地學習、社會參與、文化信仰」的公共性被漠視…究其因,應與事權相關者的生活經驗,缺乏或被剝奪地方歷史文化記憶與文化信仰有關,造成本應為我者的地方文化光榮與認同感,媚於權力的分配及侍從,化為他者的無親與無感,才有一連串無知之事發生!

全國文化會議之後,凸顯重回地方與環境守護,重建村廟文化共同體的重要性,這是恢復文化生態系的重要棲地。沒有在地,文化保存與扎根難以可能,重建文化生態系,如同棲地保育之於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才能促成台灣村落文化與環境地景價值的再看見,文化保存才能與村落共存共榮,才有機會解決都會過度發展的城鄉落差、地方淪為都市發展的被犧牲體系、傳統文化及母語快速流失…等諸多重要問題。重回地方而言,如何從高齡社會的地方,從地方文化節慶創新與業餘藝術文化社群及人才培育、從在地文化治理機制、從阿公阿嬤及你我守護的共同文化記憶,振興村廟作為在地學習、社會參與及文化信仰的公共性,凝聚情感與經驗,共同營造多樣性的台灣文化共同體的精神與形貌,重建台灣文化路徑,這正是台江大廟興學十六年來念茲在茲的根本之問,也是日常之行。

台江大廟興學十六年,一直在地方,在村廟實踐文化治理的願景及可能性,在重重阻難之中,幸有諸多音樂、藝術、舞蹈、文化、語言、資訊、環境工作者的支持,一起重回村廟,號召公民學習的力量,促成公私協力,進行一村一廟一學堂的終身學習體系建構進行一村一廟一樂團及其業餘公民樂手培育,從一人一樂器到為生活作曲,老中青三代創作台江曲,踏出「常民作曲」為家鄉寫歌作曲理想的初步;結合在地高國中小學、幼稚園及大學,推行台江本土教育,親師生十三年持續參與台江十六寮社區博物館營造工作,進而擴大推動台江流域學習,從踏查台江十六寮到守護台江水,陪伴親師生走讀台江溪河港圳,以河為師,認識台江歷史文化與環境生態,發展台江專題探索實作,倡議催生嘉南大圳、山海圳國家綠道,今年更完成從幼教到高國中小學、大學及社大的台江流域學習《探索與實作》故事展,印證在地即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教材故事,印證在地本土教育,可以陪伴孩子,將幼稚園到社區大學的終身學習歷程,連貫起來。

在全國文化會議之前,我們誠摯邀請也呼籲各級文化機關一起重回村廟,與在地鄉親相會,揮汗勤耕,共同推動大廟興學,促成台灣各村落大廟,恢復在地學習、社會參與及文化信仰中心的公共性,共同營造文化沃土、生態淨地、健康溫馨的台灣家園,在日常生活之中,與父老子弟共行於山海圳綠道之畔,以文化及環境治理的公共力量,營造天清水淨地寧的未來,望夕陽吟唱,閒聊而歸,共祈天地垂佑,藏文化於生活,藏文化於土地,藏文化於信仰,共建台灣文化公共領域,澤被百世!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4年04月26日 22時14分
21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private.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2227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