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2日 台江就是一座學校
回顧吾輩發起台江文化運動,即是起於守護台灣歷史之地,匆匆二十年已過,看著台江幼教、小學、中學到大廟興學的終身學習歷程作品展,實踐在地發起「文化參與」及「文化近用」精神,重回守護台灣歷史之地展出,令人激動,不禁反思肩負台灣本土化運動的台史館定基於台江內海的當代史意義,歷經垃圾掩埋場都計變更、捍衛台史館留在和順寮農場事件,這段人民參與建館歷史,在這疫後世局中,見證愛鄉護水,團結真有力之理,這是台江親師生以十幾年的社會實踐精神,為下一個台江建庄二百年所踏出的文化學習之路。
吳茂成│2022/0601
台江歷史的根本之思,飲水思源,愛鄉護水,台江先民以內海為田,相放伴耕塭,合作養魚,培育子弟,歷經多少風雨與苦難,這一頁頁的滄桑史,直到發起守護台江河川運動,吾人才得以陪伴著學子走讀,老中青少四代補修台江史觀。緣溪行,沿山進,以河為師,以水圳為教室,調查污染源及植物故事,沿著台江水文及文化路徑,探索台江流域應興應革之事,共筆參與,化為台江流域學校《探索與實作》故事,這是文化治理,亦是環境治理的踐行,共筆規畫台江流域學習文化節慶,營造台江社區博物館,親師生共同討論、共同學習、共同設計,提出社會實踐方案,促進公共政策討論,倡議流域治理,培育積極公民及社群,以公民學習力量,重振村廟社區共同體,營造文化沃土、生態淨地、健康溫馨的台江新家園。
這是台江大廟興學運動的核心價值,重回土地,發現台江環境史觀,解構背誦式、消費式的歷史教育,破除以府城中心的單一史觀,重回村廟,重回大台南山海平原的多元文化場域,如同漣漪的同心園,從孩子生活的近身之處,認識台江十六寮,進而循著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走讀多樣性的台灣生態及文化故事。
台江流域學習《探索與實作》故事展,展現親師生共筆的當代台江流域治理史,今天首度在台灣歷史博物館展出,這是十幾年來台江親師生的教與學故事,實踐愛鄉護水之展,海佃國小《小台江河流讀書會》、長安國小《水水長安》、海東國小六年級班群108學年生、和順國中《走讀台江社》、安南國中《台江囡仔》、瀛海中學《台江社》、土城高中台江校本課程班群、仁仁森林幼兒園、安南幼兒園、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及社大台江分校「台江民俗文化、跟著河流去旅行」班級,親師生共同參與,展現幼稚園、國小、中學、大學及社區大學一同推動台江流域學習行動歷程,探索台江流域公共議題,發展出各項社會實踐的實作文本,將愛鄉護水的概念,展為台江社區博物館故事場域。
回顧吾輩發起台江文化運動,即是起於守護台灣歷史之地,匆匆二十年已過,看著台江幼教、小學、中學到大廟興學的終身學習歷程作品展,實踐在地發起「文化參與」及「文化近用」精神,重回守護台灣歷史之地展出,令人激動,不禁反思肩負台灣本土化運動的台史館奠基於台江內海的當代史意義,歷經垃圾掩埋場都計變更、捍衛台史館留在和順寮農場事件,這段人民參與建館歷史,在這疫後世局中,見證愛鄉護水,團結真有力之理,這是台江親師生以十幾年的社會實踐精神,為下一個台江建庄二百年所踏出的文化學習之路。
謝謝今日與會的台江流域學習的公私夥伴協助,特別要向台江流域同學的父母親、阿嬤及老師、校長致意,大家親臨會場來看學生的作品,即是給孩子最棒的鼓勵。
大家勿忘互勉,沒有花,那就呼朋引伴培土、引水、栽種、護育,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公民參與即是學習、公民參與即是公共治理基流,改變未來的開始,這亦是當代台江史觀的意義。
謝謝 張隆志 館長與台江文化中心共同參與。
#台江流域學習探索與實作故事展在台灣歷史博物館
#展期六月一日到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