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是一所學校 雅華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11-03-18 | 點閱數: 832

藍色的社區學習中心

從練馬公民館,探究台江文化中心設計之路

生涯學習見學,東京紀行之三[1]

吳茂成

2011/3/1

一走進練馬公民館,深藍的外牆,親子的公共藝術雕像,令人印象深刻,門前一株老櫻花樹,張開著大手歡迎著我們。一踏進館內,字形玻離窗的廣場,陽光從上撒下來,明亮的學習環境,暎著濃濃自由與沈靜的學習氛圍。

 

 

一早的雨還冷著,東京都廳附近的十字路口,趕著上班的人潮,頂著傘,魚貫過街。

暮春乍寒,雪不見了,只剩一街的灰色調,黑色的大衣,灰色的樹幹。

往練馬區的街道兩側,筆直的銀杏樹,獨立街頭,一早的救護車聲響來,路上的車輛瞬間靜止了下來,自動讓出一條路,我們轉入一條五、六米寬的巷道,藏藍色、四方形的二層樓建築物,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一尊名為「希望」的母子像,望向路口。

遠遠的就看見練馬公民館館長關口博雄先生從巷口另一端快步走過來,我們似乎來了早些。

一踏進練馬公民館,三三兩兩的老人家,也走進這玻璃屏幕的廣場,左邊是圖書館,右手邊是休息區,穿透性佳的學習空間,十分明亮,與藏藍色的外牆,形成一派自由風。

藏藍色的瓦牆,結合日本傳統建築的元素。

踏進圖書館之前,只見老人家先在入口處的小桌上,伸出手量血壓,一位婦人在自由捐書架前,仔細的挑書。

讓書去旅行,一如這一次的東京紀行,在行路中閱讀,交朋友,看見生涯學習的異國經驗。

「我是練馬區公民館長關谷!」

闗谷,五十來歲的公務員,在二樓的第一會議室,他帶著美麗的副館長小野女士、壽大學規劃者丸山小姐,以及生涯學習課長岩田、國際交流的田中先生,為我們介紹練馬公民館的發展史。

他說,今天很高興大家來到公民館,彼此有機會交流。

關谷先生言談思路十分清晰,有條理的介紹練馬區的種種。

練馬?很有趣的地名!很容易望文生義。

這裡是夢的故鄉!

 

關谷對台灣朋友的到來,事先做過一些功課,他從台南的位置來比較練馬。他表示,練馬區有七十一萬人,面積是台南市的四十六分之一,本年度區預算二千二百三十一億日幣,在日本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個區

馬公民館在一九五三年開館,一九八五改裝,至今有二十五年,目的在支援區民的生涯學習。負責這項教育事業是區公所的人員,但是整個館的改裝與櫃台工作是委託民間經營,會館裡也有附設圖書館。

從關谷先生的介紹中,聽到與台灣社區大學「公辦民營」相同的發展經驗。

副館長小野女士進一步說明,練馬區設有生涯學習組織部,生涯學習部分成三個課,教學是生涯學習課,運動是運動振興課,接著才是圖書館組織,這三課組成生涯學習部。她說,練馬公民館生涯學習為主,岩田先生是生涯學習部課長,目前正在草擬生涯學習課程規劃,未來公民館將依據這項規劃來經營。

 

從生涯學習部的組織特色來看,我想,也具有在地發展的特色,特別是運動振興課,這與台江分校「發展社區」、「發展學習」、「發展生命」,特別規劃健康農學課程的實踐精神是一樣的。

小野女士再從數字方面介紹練馬公民館的特色,開館歷史方面來說,練馬區公民館在一九五三年成立,共有五千平方公尺,建地面積四千六百坪,這裡面包含了圖書館,公民館是二九八四平方公尺,有三間教室,會議室二間,一間視廳教室,一間廚房,一間美術工藝教室,還有育嬰室及社團連絡室,此外,也有大型的陶藝教室,一間具有展演功能的音樂大廳,可以容納三百零二人,進行戲劇表演,開館是從上午九點到晚上九點半,每星期一休館。

為了充分發揮公民館的功用,星期一休館也有例外,若是遇到放假時,也會開館。小野女士解釋,那是希望假日時,區內居民也能享受到教育資源。

從練馬區公民館的學習空間配置來說,具有學習、展演及圖書館三大功能,與台江文化中心具有「社區大學」「圖書館」「文化中心」三大設計特色是一樣的,這是此次參訪練馬公民館,意外的發現與驚喜,讓自己對台江文化中心發展成台灣第一個地域終身學習中心,有了更清楚的想像。

小野表示,公民館的營運是根據岩田課長的企劃案來實施,生涯學習課也會邀請大學教授參與企劃,成立一個運作議會的團體。她說,練馬公民館的經營,一方面聆聽運作議會的意見,另一方面配合區公所政策來進行,生涯學習事業,一年有十三門課程,包含自然人文社會方面的課程,一年下來共計邀請二千四百七十三位講者來演講。

我想,這是打開內外部對話的學習型組織作法,值得台江借鏡,發展台江文化中心的學習智庫。藉由講座,促進一地的觀念與人才交流,累積在地文化與社會資本。

 

馬公民館另外設有「壽大學」,負責這項工作的丸山小姐,有著一口流利的華語,她對台灣文化很有興趣。

壽大學即是老年人的大學。

丸山小姐告訴我們,練馬區在一九六年開辦壽大學,這是目前公民館的核心工作。一九七七年開辦視訊課程,也有書道、俳句課程,以及小朋友合唱團,這個合唱團從一九六九年到現在,一直存在著。

此外,一九五三年練馬公民館開館至今,一直開辦電影欣賞課程,大人小孩都喜歡看。

練馬區有日本動漫發祥地之稱,或許與公民館致力投資半世紀的電影欣賞課程有關,透過電影激發觀念,累積文化創意能量,一如台江的廟口歌仔戲、布袋戲,傳承著文化,從練馬的經驗反觀台江分校的廟口電影院,值得吾人繼續深耕。

因為,文化教育是一地最大的希望投資。

 

丸山小姐進一步介紹「壽大學」的教學活動,例如,舉辦區民文化季,分成社團的文化季與師生成果發表會二種,也會定期舉辦演唱會與音樂會,邀請專業與非專業的樂團演出。

社區學習與社區藝文結合,練馬區的經驗與台江《大廟興學》經驗不謀而合。這些年來,台江分校的學習成果展,努力與常民生活節慶結合,發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從孝親日、敬老日到廟口音樂會、大廟興學之夜,從大道公生到台江文化季,從放學後的學校到重回村廟論壇,開創鄉親、師生與文化教育社群交流對話機會。

學習節慶化,台江大廟興學實踐經驗,從日本社區學習經驗獲得對照。

 

隨著丸山小姐的介紹,心底生起一股好奇,這些課程與學習活動是付費還是免費?這是台灣社區大學難以跳脫的經濟枷鎖。

「參加者不用收費,只付部分的保險費。」丸山小姐說,除了音樂會、文化季之外,也辦公開講座,與日本大學、武藏大學合作,為區民量身打造、規劃課程,教導居民如何進行多元文化的交流。

聞言,令人欽佩練馬區公所以「應辦」的高度責任心,「義務教育」方式,投資生涯學習、壽大學教育事業。對於台灣來說,公部門到現在仍以「委辦」方式辦理社區大學,顯然還有進步的空間。

教育是人權,對於成人教育的投資,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文化格局,公民精神。

丸山小姐表示,來這裡授課與演講的教師,公民館要付給講師費與車馬費。但是,也有義務教學的課程,例如附近社區有專業手工藝的人才,也會鼓勵他們出來教學,為區民服務。一年下來,這些教學與活動,學員參與人數有二十一萬三千多人次。

「這些課程是如何進行?」丸山小姐對我們的疑惑,進一步說明。

壽大學以六十五歲以上居民為主,一九六四年東京都有二十三區,馬區是第一個開辦「壽大學」,一開始稱為「壽教室」,一九六七年改名為壽大學,每年春秋有二期課程,今年春天是第八十八期。

她表示,壽大學一期的課程共有十堂,前五次在展演大廳,後五次在專業教室上課。

我想壽大學採取了大班與小班的混合教學方式,前者或許是通識教育的性質,後者則是屬於分科教育,未來的台江文化中心也可善用展演大廳舉辦各項通識講座,連結大廟興學的廟口教室,開辦在地化的特色課程。

丸山說,壽大學非常受歡迎,每次報名是用抽籤方式進行,不是人人有機會。今年春天報名人數有三千多人。

她以去年秋季的課程為例說明,五次的演講,第一場由館長代表致詞說明課程,演講廳可以容納三百零二人,剩下四次的演講,演講的題目都與生活有幫助有關,例如健康與經濟之類的題目。在教室進行的課程有五次,分別在七個教室進行,課程有料理、折紙等內容,這些課程有的是配合教室來開辦,例如料理教室就上料理課,開辦奴族的料理課程,穿愛奴族的服飾。

丸山分享她的辦學經驗,老人家喜歡料理與動一動的課程,考量學習者與場地限制來規劃課程。她說,料理課程之外,還有折紙課程,邀請專業教師授課,因為折紙需要動手做,防老人痴呆,也可以送給外國人,做為禮物,壽大學是依據這二項理由來規劃這項課程,同樣的,香精可以防止老化,因此,也開辦芬香療法課程。

壽大學也重視本土及多元文化課程,例如開辦江戶歷史文化課程,與江戶歷史博物館合作,派人來為學生介紹東京的羽田川。多元文化課程,開辦台灣文化課程,邀請台灣媒體工作者進行視訊授課,運用台灣刊物做教材,部分學生八十歲高齡者,曾經在二戰前住過台灣。

我想,這正如台江分校推動「放學後的學校」的實踐,邀請各級學校一起合作興學,共同深耕本土教改工作,同行的王水文副處長對此也深有同感,他認為未來教師減課之後也可以投入「放學後的學校」教學,參考小台江的參與式學習模式,進行本土文化的深根工作。

 

壽大學的學生除了上課之外,也組織社團,舉辦學習活動,課程結束之後,學習不會因此就結束了,公民館會協助社團如何租借教室,到最後希望他們獨立。

社團學習,對於高齡學習者來說,我想更為需要,可以發展「群學的特性,增進高齡者的社會資本,人際支持網絡。不過,練馬公民館似乎較偏重學習機會與資源的分配,這可能是都會地區,學習人口眾多所致,對於台灣更多的偏鄉地區來說,如何激發學習、開發學習人口,反而是更重要的工作。參觀其社團連絡室,社團經營不免以興趣結合發展,未聽聞更多的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這與台灣社區大學重視公共參與、營造公民社會的實踐,有所差異。

然而,練馬公民館雖是免費課程,但是,學習資訊的行銷宣傳,學習需求的調查,並未因此打折,也會在東京民間刊物刊登消息,基本的宣傳,一個月有三次用夾報方式,將施政與學習資訊告訴居民,同時運用電子報來宣傳,在公共的告示板宣傳課程,放置DM,上課後進行問卷調查,學生會提議開何種課程,再針對這些意見討論規劃課程。丸山小姐表示,問卷回收會有很多意見,例如不要開太激烈課程,也有人認為不要把我們當老人…希望開設生活上需求的課程,例如經濟方面課程、沖繩的民謠課程,就開辦了,老人喜歡,年輕人也喜歡上,但是有年齡的限制。

丸山小姐告訴我們,例如今年與去年的春天課程就有所不同,今年是針對一個人老後的生活來設計,經濟與交友如何安排,例如「老後生活如何過」、「如何繼續保存年輕」的課程,此外,四月十日的課程,也有癌友如何面對生活的課程,與家人面對癌狀,與癌共存。因為,無論是與家人同住,但是終究到底都是一個人,這是老後的課程,個人生活,經濟要如何?朋友關係、心理的問題,當一個人時,要如何學習,如何面對這樣的生活。

丸山說,這學期最後還開設夏威夷音樂,因為夏威夷人很少自殺,用夏威夷音樂會來結束這一學期課程。

我想,壽大學課程與學習活動規劃掌握學習的整體流程與節奏,一如台江分校的每一學期的主題學習活動,讓學習與文化結合,深化其生活性與價。不過,壽大學的課程偏於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規劃,台江分校則是著重社區學習為中心的課程模式,未來,我們必須要再細分這二種辦學方式的在地差異,打造社區大學公民社會的理想。

走訪練馬公民館,思其辦學整體策略,觀其學習空間的巧思設計,台南人劇團團長維兄,特別參訪其展演廳,他說,舞台的高度很重要,練馬公民館是半腳高的舞台,觀其舞台與後台,升降、隔音與燈光照明等設備樣樣俱全,全場三百零二人的座位,坐起來很舒適。

馬公民館展演廳小而美,可以演講、表演、辦音樂會、放電影的多功能設計,讓展演廳充份發揮社區文化與學習功能,這是台江文化中心徵圖設計時,可以參考的經驗。

教室也是同樣的設計概念,三間和室教室分大中小,可以辦讀書會,加上移動式鏡子,就變成舞蹈課程,參訪過程中,我們旁聽了夏威夷舞蹈課,十幾位中高齡婦女學生,穿著夏威夷傳統服飾,隨著樂音,婆娑起舞,展現出幸福自信的美感,這間教室的牆角,另外隔出一小間簡易廚房,考量到高齡學習者,隨時要補充飲食的需求,也方便學生聯誼,自行料理餐點的日常需要。

工藝教室內排放八、九張三六尺的大木桌,後方則是擺放電窯與拉胚台,牆壁內崁一米半深的長型儲藏空間,儲放學員的工藝作品與器材。在小野副館長的帶領下,特別參觀社團連絡室,十坪大左右的連絡室,每社團都有自己的專用鐵櫃,各項活動通知單置於鐵櫃上的通訊箱,中間則是擺放會議桌。

從整體的空間的設計來說,練馬公民館善用每一處空間,賦予學習與展示功能,例如,樓梯轉角處,成為影印與展示空間,移動的會議室設計型軌道,隨時可以隔間使用,軌道縮放空間的另側做為展示櫥窗,雙走廊的設計,視野穿透性很高,光線明亮,與外牆寧靜藏藍設計,與會館外的公園群樹融在一起,隔著小巷與社區融在一起,烘托出與人親近的親切感,會館外的矮灌木叢旁,立著非核家園的簽署牌,大門口有一棵老櫻花樹,約有百多年,不禁讓我想起台江文化中心預定上的老榕樹。

木配名屋,這是一座幸福的公民館、老人大學。

 



[1] 從東京都參訪歸來,未及一週,日本大地震消息傳來,令人驚惶,盼日本友人皆能平安。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10日 05時17分
50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