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台江十六寮歷史 阿公阿嬤與大學生設計台江故事牆
2024-09-14 14:26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即時報導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安南區公所共同合作,踏溯台江百年古道及水圳文化路徑的歷史故事。圖/台南社大台江分校提供
為推動台江十六寮歷史現場空間設計,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安南區公所共同合作,策辦「台江文化路徑微型公共藝術」社造工作坊,邀集台江老中青三代、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同學,20幾人一起踏溯台江百年古道及水圳文化路徑的歷史故事,利用二周的週末時間,社大阿公阿嬤與大學生,動腦共筆台江歷史現場空間設計,完成鄭家古茨生活故事牆設計,再現台江人拓墾的歷史現場,開創台江公私協力的社造行動經驗,陪伴大學生運用所學,實踐USR社會實踐精神。
社大台江分校表示,實踐第15屆重回村廟論壇,推動台江鹽分地文化路徑及歷史空間再造,今年從年初開始,台江分校民俗文化社、植物敲染班師生,共同協助安南區公所,規畫台江十六寮文化路徑暨歷史現場「微型公共藝術」社區營造案,經過半年的討論及調查,利用社大開學第二、三周的假日,舉行「台江歷史現場微型公共藝術」設計工作坊。
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帶領走讀台江長溪路、怡安路等百年古道,以及海尾寮百年水圳等歷史現場故事,再邀請崑山科大教授郭一勤指導歷史現場空間設計,台江社大學員與崑山科大空設系青年,老中青三代,分組動腦共筆,以台江人的24小時,設計「鄭家古茨生活故事牆」微型公共藝術,以及「台江十六寮拓墾剪影故事圖」,再現台江先民拓墾的歷史現場,開創台江公私協力的社造行動經驗,陪伴大學生運用所學,實踐USR社會實踐精神。
溪頂寮代天宮委員吳銘福表示,身為「箔仔寮吳」子孫,對祖先逃避水難,從雲林移民來到台江拓墾的故事,十分難忘,今天很高興參與台江歷史現場微型空間設計工作坊,希望將祖先拓墾歷史現場故事,融入台江十六寮拓墾剪影故事圖,提供做為台江十六寮街區走讀解說牌的參考。
台江分校植物敲染老師楊淑瑤說,台江老中青三代一起與大學生共學踏查,利用兩天的工作坊集思發想,產出鄭家古茨生活故事牆的微型公共藝術設計,故事集結鄭家古茨的家族歷史以及早期台江人一天24小時的生活日常,希望讓參訪者能在鄭家古茨的入口,就能一探古茨的歷史意象,認識台江建庄二百年來的相放伴拓墾精神。
安南區公所人文課長陳家祺則指出,這是安南區公所第一次結合社大台江分校、在地大廟社區、觀旅局等,公私協力推動台江社造行動,社大台江分校師生協助規畫「台江文化路徑暨歷史現場微型公共藝術」社造案,加上觀旅局進行中的台江十六寮街區走讀解說牌規畫,大家分工合作,可說是創下台江社區營造的新經驗。
郭一勤說,台江文化路徑是文化與歷史的空間與地理化結果,導覽設施則是抽象概念的意象化與資訊編輯過程,看到台江微型公共藝術工作坊,參與學員從故事分享開始,包括鄉野傳奇、田野佚事、生活記憶、逐步勾勒出屬於台江的文化意象,令人十分感動。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阿公阿嬤與大學生,動腦共筆台江歷史現場空間設計。圖/台南社大台江分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