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19:27 聯合報/ 記者鄭惠仁/台南即時報導
台南市安南區5校60多名師生經過4天人文營討論,以鹽草棲地調查資料為基礎,分別完成6組模型。記者鄭惠仁/攝影
保育不放假,暑假第一周,台南市安南區5校60多名師生投入山海圳國家綠道貝克氏鹽草棲地調查,經過4天人文營討論,以鹽草棲地調查資料為基礎,分別完成6組模型。有的以鹽草為主題,有的設計台江生態詩路、鹽草太陽能涼亭,鹽草解說亭,希望提供政府參考,共同守護生態棲地。
社大台江分校表示,大廟興學結合台江本土教育,每年暑假結合國中小學舉辦「台江流域專題研究人文營」,由於年初台江流域志工在山海圳國家綠道起點四草湖潮間帶,發現被IUCN列為國際易危物種的海草「貝克氏鹽草」,今年人文營結合台江國家公園、中山大學社會生態觀測站、崑山科大空設系等專家學者,帶領國中小親師生,展開4天的鹽草棲地生態調查。
探索實作中學生利用黏土、樹枝、小石頭、不織布等材料,手作友善海草棲地模型,海佃國小「小台江」完成「貝克氏鹽草太陽能涼亭」模型,長安國小「水水長安」設計守護鹽草的台江生態詩路。和順國中設計桶間寮造型的鹽草解說亭,安慶國小則是微型的貝克氏鹽草模型,長平國小特別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創作貝克氏鹽草生態畫,希望激發同理心,促進市民共同保育鹽草。
和順國中學生辛偊瑄、王苡臻、戴宛諭分享他們調查貝克氏鹽草、海蜷、招潮蟹分布數量,發現中高潮帶有比較多的貝克氏鹽草,低潮帶則有很多招潮蟹。這些調查數據由指導老師吳靖穎統計分析,發現貝克氏鹽草在山海圳起點潮間帶總體平均覆蓋率為46%,因此,設計貝克氏鹽草桶間寮解說亭。
長平國小設計「潮間共語:貝克氏鹽草的共遇」專題,透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哈洛威的回應與責任,探討跨物種如何共遇、共語並產生共感經驗,並化為生態藝術創作,用小詩呈現不同物種的聲音,實現真正的善與公民責任。海佃國小學生林佑駿、翁詩烜以貝克氏鹽草造型,設計太陽能涼亭,電力可以提供有聲詩路使用,讓盲人可以聽見。
台南市安南區5校60多名師生經過4天人文營討論,以鹽草棲地調查資料為基礎,分別完成6組模型。記者鄭惠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