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華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11-09-13 | 點閱數: 744

 

野川的綠道,生活的詩意

日本水路見學之五

吳茂成

2011/8/27

 

清水忠男,日本千葉大學名譽教授,專長環境設計。

一身黑衣的他,有著濃濃的人文味。

他是一位環境設計師。

他在車上為我們介紹今天的水路見學的場域野川。

這是一條小溪,位於東京西邊。

我們今天要探究的主題是河川的休憩環境。

清水先生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帶著微笑,輕盈著走在野川公園,我好奇的問他,時常來這個公園嗎?以一位環境設計師來說,這座公園大概是幾星級?聞言他笑了起來,直說這裡很好。

 

走在野川公園,昭和五十年,這裡是一處高爾夫球場,有除草劑等污染,後來由東京都廳買下來,三千年前,這裡的河畔有人類居住,曾經發現紅文遺跡,野川的左岸上方有一排森林,再遠處就有一座池子,森林的崖線有好幾處湧泉,湧泉從幾條小溪冒出,再流入野川,因此,只要下大雨,流水瞬間匯入野川,因此,以前常常氾濫成災,為了治水,河道從三公尺寬,拓寬到十二到三十八寬不等。

目前野川右岸是水泥護堤,鄰著快速道路,這條道路將野川公園隔成二區塊。

清水先生帶著我們一步一步走到野川,左岸則是和緩的土坡,土坡上有一條綠道,那是人走出來的土道,不時有慢跑者行過,土坡邊緣種著一排柳樹,柳樹與森林之間,隔著長條型的草坪。

在森林下方,圍著一道自然觀察區,我想,一方面這是私人之境,那是基督教大學配合野川公園保留下來,一方面這裡是湧泉的水源地,這樣的環境,讓我想起穎達農場與屏東科大,二地像極了。

請教清水先生平時來這裡做什麼,會來這裡沈思嗎?他笑開懷,他說平時愛騎著單車來這裡,也會來這裡沈思,至於停多久,就要看跟來,聞言,這下子我也不禁大笑了,彼此會神的相望。

心想,一位環境設計師一定有其不同的看世界方法。

很高興的,清水先生很認真的告訴我,他如何觀察人與自然。

他說,我們不能直視著人去看 ,那是不好的,而是要抓到瞬間的表情,觀察自然也是如此,要融入自然環境中。

我進一步請教他,如何從具體的環境中進行抽像化的設計工作。

他眼裡露出光,清水表示,觀察要有時間去蘊釀才能進行長時間的觀察,才能有所累積,才能進行抽像化工作。

清水先生說,他隨意在生活去觀察,但不是馬上看,馬上就有想法,重點是要用小朋友的心去觀察,觀察要有所累積才行。

清水先生認為我也有一顆童心。

交淺言深,清水先生的分享,令人非常開心感動。

他說,剛剛提到與誰來公園,才能決定待多久,他看到我笑了,應該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他說,我們在不同時間來到公園,每一次來,都有不同的發現,那是他靈感的來源。不過,他不是隨時都在想工作的事,而是像生活回憶一樣,曾經與誰去過那裡,有過那些幸福的回憶,自然與人的關係也是這樣。

在這野川的水路與綠道見學的途中,我們從實際的綠道水路設計,打開彼此的經驗,進行抽象的反思。

我們看到野川公園裡的小方桌,可坐可躺,我們看到這裡有礫石調整池,保水養地,這裡可以預約野炊…在洗水台之間,設計木炭回收空間,那是近身也是貼近人的設計。

 

我們在一把倒置的雨傘裡,看見天空。

我們走進螢火蟲復育區,這裡以木棧道圍成一隻變形蟲的步道網,之清水先生,如此的設計好嗎?

他說,這裡不錯,讓他想起日光國家公園,環境設計要注意參觀者的觀看視野,不要破壞生態環境。

我進一步請教他,變形蟲式的步道設計,穿梭在園區內,如何兼顧生態保育與參觀的功能,清水老師認為,主要考量到植物生態性及人的行動心理學的設計,例如,我們站立在解說牌前,這裡的步道設計就要大一些,否則不利於行走,也不利於參觀。

 

清水先生的舉例,讓我想到可以設計一個圓形的交會台讓人行分道,也可以仔細觀看解說牌的內容。他說,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步出螢火蟲復育區,門牆上掛著植物、昆蟲及野鳥觀察會的時間告示牌,觀察的時段固定,例如植物觀察是下午一點到二點卅分,昆蟲是九到十一時卅分日期則是不固定,但是,看起來是一個月一場。

野川公園的環境設計,考慮到人的尺度,生態的尺度。

巧遇一位上了年紀的「綠的愛護會」志工,這位阿公告訴大家,愛護會有一百人,分成管理組,昆蟲、野鳥、植物組,昆蟲與野鳥共有七十人,協會成員來自附近及縣外人士,住在附近的志工,時常來服務,例如,他一星期來三次,在今年八月份就記錄到新的昆蟲,這項新發現,也在自然觀察中心館展出。

我想,人親土親,守護在地,在地人擁有他人難以取代的記綠熱情近便性。

 

自然觀察協會中心,位在野川的岸邊,走過橋就到螢火蟲保護區,一位女青年工作者說,自然觀察協會有四十年的歷史,目前管理組有三到四位的NGO工作者,十三位工作夥伴,以及一百位志工,平時利用中心館舍進行傳統草布鞋的工藝教學,以及除草工作,維護設備。

一踏入中心,我們很快就被一棵「鳥樹」所吸引,你只要按下鳥名的按鈕,樹枝上的鳥兒,就會亮燈鳴叫

這是非常棒的環境教具,讓孩子在中心室內進行賞鳥學習活動,達到雙向溝通目的。

除此之外,中心還陳列水族箱,以及螢火蟲從幼蟲蛻化的模型教具,以及各種樹葉、種子的圖鑑。甚至撿拾各種生物造型的小石頭彩繪成青蛙,做為鎮石。

今天隔壁的教學室,剛好有志工教導親子,如何綁草布鞋這是一項手腳並用的工藝教學。

青年工作者告訴我們,這些教育展示模型都是志工製做自然觀察協會是一個非政府組織,以參與來創造綠地,建構永續社區為宗旨。

透過參與來創造綠地,一如台灣的NGO朋友,也是透過參與來創造青山綠水的未來。

孤必有鄰!

自然觀察協會主要工作內容是公園守護,支持草根團體,舉辦環境教育及野地的調查,進行志工的協調與訓練,以及綠地的IS調查,以便推動野地保存,進而達到參與創造綠地的願景目標。

東京有這樣的環境教育組織,小孩子是幸福的。

從小觀察自然,體驗生命與生活之趣之美。一如清水先生的童年,他說,小時候,因為愛上自然觀察,因此,才走上環境設計的研究與創造。

清水先生也愛騎單車,因為興趣吧!他也設計單車。

他一聽到《小台江》百里溪旅,單車巡守河川的故事,眼睛就亮了起來。

 

愛自然,讓原本不相識的人,在瞬間談了起來。我們邊聊邊談天,一路走出野川公園。

我們要走向公園,這裡是田谷區。

公園位於野川的下游,野川將沿河的公園串起來,這裡以前也是高爾夫球場。

我們要穿過公園到「台所家」吃中餐。

公園隔著馬路與用賀綠道相連。

賀綠道,這是集團的作品,一九八年由居民一起參與完成。

條綠道,正式的街名是用賀三條通,大約八米寬,人行空間約五米左右,兩側種著青楓樹。

青楓,有著夢想的雙翅的種子,我曾在樹下流連忘返。數百公尺長的用賀綠道,二側人家,讓綠走進門,沿著牆,爬上窗。

清水先生的視野,看得遠,也見得細微處,不禁拿起相機,拍下這綠的瞬間。

台所家」位於用賀綠道的另一端:文學小路的廣場邊,連著石瓦徑。

廣場上,一群高中生、青年人正忙著舉辦園遊會,燒烤的石板預熱著,一位青年夥伴主動向前,遞給我們一份「用賀,夏日節慶」的紅色傳單。

 

熱情啊!「用賀,夏日節慶」源於七年前的五位大學生,他們為了凝聚用賀社區居民的情感,選定每年夏天舉辦音樂會,邀請國中小學的孩子起來唱歌,舞動社區。

這群青年人為了籌措「夏日節慶」經費,就印了這一張熱情的傳單,上面載滿了街區商家的廣告,跑到火車站發送,走進社區宣傳!

這樣的廣告,有著認同與熱情。

今日有緣,恰好遇見了日本青年人的熱情。車型舞台,在廣場上展開,青年人的麥克風響著,他們邀請居民上台,大聲的說

把你對用賀的愛,喊出來!

這樣的熱情,也流露在清水先生的身上。

一進「台所家」,既便宜又雅的料理店,掛家阿爸的話」匾額

不要和太太吵架

不要把別人當笨蛋

要多拜拜

不要太在意事情,否則會生病

要與太太一起笑著過生活

 

真是有趣!

清水先生早己預點天婦羅,以免行程匆忙的我們餓到。

他的熱情,有著細膩的貼心。趕著下午二時卅分驅車前往成田機場,清水先生先離席印製用賀綠道資料,千里步道的夥伴,貼心的幫忙裝訂,我們就這樣走進用賀的夏日節慶。

廣場上設有用餐區、觀賞區,座位早己坐滿親子田谷美術館也在這裡設體驗區,青年人則是在攤位上忙著燒烤,販售他們的手工藝與繪畫作品,舞台上的國中生,跳著街舞

看著看著,我們的心也躍出希望來。

青年啊!青春啊!迎面走來三位日本和服少女,大方的與我們這一群台灣的NGO夥伴合影,夏日節慶,有熱情,有音樂,有豐富的色彩表情,令人驚豔。

 

走出夏日節慶,走進文學小路,大理石板上以線條表現流水之姿,文學以深刻的字痕,刻寫著日本平安朝的古典詩。

平安朝時代,以詩傳情,那久遠的詩情,將一代人的喜怒哀樂傳到今天。

 

風吹來

浪打在岩上

碎掉的是海浪

打來的是我的思念

 

清水先生先以日語將這首詩吟了一遍,夥伴詩將這首詩譯給我們聆聽。

聞言,不禁想到日前的夏夜,睹嘉南大波光有感,隨興所寫的一句:

 

直到看見月光破碎了,我們才知曉那是波光。

 

謝謝適熱心將這詩句譯給清水先生,他聽了,笑開懷,直說好羅曼蒂克。

 

一路,我們就這樣走上文學小路,一路,我們就這樣談起文學,聊起河流。

文學小路的設計是伴著一條人工的小溪。

路的邊際,不再是直線式,一刀二斷的切開私領域與公共的生活想像。

溪旁有石,有木,彎曲有,讓孩子自然的戲水,讓大人安心的坐在溪畔聊天,人性的尺度,讓社區綠道與水路融合起來,可惜,核災後,日本惜電,水不再,我們只見空蕩的小溪床。

一如我們的童年,隨著清水逝去不回!

小溪旁的街道家具,還特別設計社區親子作品的戶外展示台,將藝文也融入社區綠道中,成為社區藝文之路。

左轉之後,我們來到了石瓦小路,這裡有張鬼面具坐成的街椅,清水先生與我們一同坐著,倘佯在石瓦小路的綠意中。

 

石瓦小路與巷道交叉成綠十字,這裡是青楓樹圍成的綠道,低矮的道燈,專為行人照亮腳下的一寸地,這裡是有親水童年的文學步道。

直到路盡

我們又發現一塊「生產綠地」,位於社區的三角黃金窗,苗圃工人正忙著整地修樹,拿著水準儀,量測基椿的高度…那是手作的一塊綠地。

清水先生告訴我們,這是私人的綠地生產空間,政府給予稅負減免的獎勵,鼓勵市民在社區生活中,共同保存一片綠地青空。

 

「生產綠地」在公園旁,我們也發現一塊,在公園與生產綠地之間,用賀綠道將公共與私人之域,接連起來。

將破碎的綠點,拼湊成一片。

田谷區的社區綠道,有文學,有清水,有童年,有居民生活共同的記憶,讓我不禁想起家鄉的《台江山海圳綠道》運動,其目標也在於將「公與私」串起來,將台江國家公園、台江環村生活綠道、台江古文明、烏山頭水庫串起來。

 

離日返台的半日,匆匆的時光,鎖在用賀綠道,藏在公園、野川域,在水與綠,在住與行,這裡的環境設計尺度,十分細膩,從坐的高度,看見不同性別與年齡的異與同;從行的寬度,看見步行的平伏與曲道;從綠的廣度,看見綠流進生活的光束。

離日返台的下午,我不禁詠了「有水有靈,天佑台灣!」愛鄉護水之,雖不懂的台語,但是,清水先生說他聽見了一股滾燙的熱情。

他也送給台江一句話

請大家一定要堅持熱情,創造更好的環境,我非常的期待!

台日河川NGO交流,在公園暫別,今日的下午,非常的滿足,就像是呼吸著滿園的綠。

 

瀑布之流,瞬間斷續

一如人與人的相遇離合

無常的水,最後總會再相逢!

 

石瓦小路的平安朝詩,早為此行日本水路見學,寫下最好的註腳,我們與清水先生的相遇,一如瀑布之流,流著衝勁,我想,最後總會再相逢。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10日 04時16分
46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