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華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12-02-22 | 點閱數: 795

 

在文化的土地上耕耘

打造一所眺望未來的學校

吳茂成

2012/2/18

 

來到蘇厝的雲山坊!在土地長出來的綠色生活工作坊!

再一次見到坊主謝先生,已是三年前的事。他在故鄉選擇一條不同的路!在文化的土地上耕耘!

「與其讓城市帶著我們生活,不如我們創造城市的生活。」今天的教師研習,我們如此的說著

我們來到一塊有文化故事的土地上研習。

雲山坊就是一個精彩的文化故事!

謝博華先生告訴我,謝家祖先從溪北磚井搬來到蘇厝,經營漢藥店,至今己有百餘年,他說,接棒經營十幾年之後,就想要有不同的發展,他想要做休閒民宿的事業,因此,在十三年前,他運用蘇厝東邊的二分半舊園地,植下雲山坊的樹基!

他在雲山坊的木工坊中,釘一刀的創造出雲山坊的手作家具,讓時間、綠樹隨著玻璃窗的陽光搖曳長大!

他帶著我上到雲山坊的二樓,這裡是佛堂與圖書室,謝先生指著數公尺遠的一棵大樹與小廟,說這裡以前一片都是甘蔗園,這裡沒有路,直到十三前,他開設雲山坊之後,南側的大圳上才築橋,才有了通路。

路是人走出來的!

先生說,大樹小廟乃是朱一貴鴨母王的古戰場,北側就是西衛,古時鄭成功屯兵之所,聞言,我想起了曾文溪畔百二甲古戰場,這裡離溪畔也不遠,地勢上連成一線,他告訴我,百二甲在北邊,在雲山坊的西側也有一間北極殿,那裡昔日也是墓區。

這裡是古戰場,開台的歷史文化之地!

之竿,他說在曾文溪洲邊,管渡口,官員則是住在安定國小前的領寄,謝先生說,領寄就是領旗的意思,乃是官府住的地方,至於安定這一帶是捕鹿狩獵場所。

心想,在這三百多年前的古戰場上,搭建著現代的休閒民宿之夢,謝先生辛苦,但是堅持著理念經營著,他穩穩的說,他不隨波逐流,他選擇客人,希望在這裡開創優質的休閒生活。

步下二樓,謝先生聊得興起,還載著我到村裡訪一位畫家張老師,可惜未遇。

台江文化圈的生活,應是如此,朝著優質的休閒生活邁進,這是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所應為之事,一如先民在這裡經歷了狩獵、墾荒,邁向未來,現代的休閒民宿事業,這是站在土地上的夢想!

開創台江文化土地上的新地景!

先生也不忘告訴我,蘇厝人才濟濟,在雲山坊旁還住著一位經營自動導航設備的王先生。

古文化新生機!

人才是地方發展之基,這是台南社大未來要努力之事,打造一所夢想的學校!

這是今天教師研習的重點議題!

回想,一早在溪頂寮與社大朋友會師之後,就沿著安和路一段往蘇厝而行,我們就從「路」開始談,這一段安和之路,乃是築基於日治時期的輕便路,經營者乃是安順第一任辛西淮,後來,才改稱中央公路。

辛西淮先生就住在台南社大的小北城附近!眺望著台江塭田荒

 

輕便路就是鐵枝路,在鐵枝路之前,這裡是牛車路,二條牛車路痕接園邊天邊邊,我們坐著興南客運,沿著開歷史之路往前行!

安南區乃是古之台江內海,安和路大抵沿著海岸東行,直抵西港,在一七二年,清朝領之後,第一場民變朱一貴之戰,清將藍廷珍即是沿著台江內海東渡西港、竿,從竿寮港棄舟登岸之後,與朱一貴大戰蘇厝。

這即是我們今天的研習地點蘇厝。

藍廷珍戰蘇厝,奪黎頭標、木柵,從洲仔尾,柴頭港進府城,這裡即是台南社大的學校所在之地,海陸交界之所,南進北向西之域。

希望的所在!城鄉的交界!

當年辛西淮就從一位孤兒,讀漢學,習日文,從不識字之徒轉為警察,後棄公職,從事實業,經營交通事業,開設興南客運,他看到教育的重要性,倡議興設安南區的第一間安順公學校。

教育事業,這是土地的希望!

這就是社大的責任所在進行教育改革,推動知識解放,開創公民社會!

 

我們是一所教改的學校,幸福的學校。

在諸位老師社團幹部的心中,這所學校有如色彩豐富的變色龍,形同冒險的派大貓,若古的文化資產重鎮,擁有貓頭鷹冷靜、敏銳的觀察力,更是充滿溫暖的太陽!

「沒有不開的花,只有不開的心!」武昌老師如此的分享著,學習往往是喜歡但是不會,因為如此才有了成就的機會。

武昌老師說,因為懂才看得見,這門小花園的課,朝向內心與自然之美邁進,這是自然之美的教學,創造美的經驗。

美的自然教學,帶給吾人內心自在的感動!

一如習禪一樣,側重個人的改變。

然而,學習除了美的教學之外,還有「有用」的教學!

相對於內心對於美的感動,「有用」的教學,乃是開放參與之路,具有義理之美,創造一個良善的社會。

面對個人的生命,社會的發展,一是學習改變自己,一是學習改變世界,前者修身,後者淑

我們的教學不能只是一直要學生出污泥不染,自己好就好!

我們必須反思「我們一定要活在污染之中嗎?」

教育更應該談的是我們起來共創天光雲影共徘徊的生活環境。

這是「有用」教學的世界觀,立於美的自在經驗,勇於淑改革之路,才能共創一個美而良善的公民社會。

這就是台南社大的夢想,台南社大的二元教學觀,有思有行,有理有事!

一般人習於美的教學經驗,然而,怯於義理之行,面對公共生活的污泥,面對著人性之惡習,我們似乎難以對話,因為,那不美!

在不美之路上 我們要不是隨波逐流,要不就閉而不見,能否奮而改革呢?隨波逐流、閉而不見,容易陷於「出污泥而不染」獨善其身之境,終究是活在惡濁的世界宰制中。

教學必須要對抗不公不義的世界,如此,美與公義才能長存長流!

公義之路,好說難行!「做」,說是簡單,但是,「做」,卻是要耐力與堅持義理。

性命有限,然而,土地長遠,腳跡就是肥!

讓我們學著台灣農民勤耕的精神,日夜二十四小時,努力在土地上耕種生產生活。

公共參與亦是如此,在行動中厚實教與學的力量,澆灌文化的土地!

有下田的認真,有日常的趣,如今早在蘇厝老巷轉角風景,阿後的半方空地裡,栽出一牆的皇帝豆,種出一叢的月桃花,一樹的龍眼。

的種植美學就是「有用」二字而己,在用中有美,有食一如在社大教學一般,在公共的教學之中,去累積用力,在用中創造生活美學,創造生活與地方的經驗知識,如此,我們在實踐中,即使受挫,才能打斷手骨顛倒勇。

教就是用,但是,有用之外還要有理,這就是反思,學習必須反思,才能看見事務之理,在用中教,在反思中學!

在文化的土地上耕耘,一如朝老師說的我們要蓋一所未來的學校,有支持的力量,有開闊的視野,可以陪著大家走過低潮之時!

我想那是一所讓我們不忘初起之心的母校,眺望未來的力量之地。

更多的《大廟興學》故事請見:https://private.tncomu.tw/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10日 05時17分
50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