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之後,我們才是一所學校(一)
方案型式與實踐意義的反思
吳茂成
2012/4/19
這一步,在於我們如何貼近社區、貼近公共領域建校。
這一步,在於台江文化中心設計思考,如何落實教與學的需求與想像。
這一步,在於都會與社區學習場域的教學創發。
這一步,在於社大教學實踐社群的建立。
這一步之後,我們才有可能是一所學校!
我們必須從方案型式與實踐意義進行反思,方案型式上會觸及媒體效應、教學創新,以及消費社區與議題的危險,意義上則是必須扣緊公共領域,扣緊參與者的能動性,以及未來的改變為何?
從方案型式與實踐意義的互動來說,個人學習的成就是共同的基礎,如何創造個人的成就,在於讓學習者有力量,有力量照顧自己,有力量去關心別人,如此才能往公共之路邁近。
簡單來說,學習也有可能發展成自我導向、公共導向並進的學習,促進學習者的改變與成就,特別是過去的實踐經驗,在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創造了多變有趣的思考,挑戰學習者如何面對真實的社會,而不是限於私領域,或是遁脫到個人喜好,或是某一個階級的牢籠中。
方案的型式如何創新?如何實踐呢?以台江行動教室來說,初步來說是擾動學習氛圍,讓無力學習者、沒有機會學習者能夠在地接觸到學習,進而來學習,然後是透過學習變得有力量。
就社大學校的公共性理想,教與學的系統性策略乃是關鍵所在,聚人、聚勢、價值改變,這是社大重要的教與學軌跡,因此,我們必須反觀教與學的夥伴特性長處,一如二八理論,創造社大公共參與的影響力,深化台灣民主改革、促進教育創新,這應是現今關鍵的工作,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