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方協尋,一座綠色學校的想像(二)
用藝術振興村落
吳茂成
2012/8/29
當村落以藝術為名之時,那是令人嚮往的,一所學校,也應如此!
步入烏布藝術文化村,入眼即是一棟一棟的發呆亭,錯落在田園水畔
人上了發呆亭,遠處田園的風吹來,似乎就離開塵囂。
藝術村提供餐飲與工藝學習體驗課程!此行到達烏布村,已近中午,
「髒鴨餐」之名,據說是一隻從田裡踩踏泥濘的鴨子,誤闖廚房,
就這樣,這隻「髒鴨」就炸成脆脆的炸鴨子,
當三餐食物有了故事之後,吃飯就更有滋味了!
今天,我們要學習用手抓髒鴨、抓飯吃,體驗在地飲食,
髒鴨的炸滋味,讓人想起兒時台江水災後,阿嬤將死鴨死雞燙過,
髒鴨,也有著這樣的單純的鹽滋味!
試著坐在發呆亭遠望,才發現,發呆不是發呆,而是沉思的沉靜,凝
不識者,誤以為這是空想、發呆,識者應知,那是一呼一吸,
思想,讓生活有了真實的存有感!
這所藝術學校的四週由水田圍住,風依水而起,
離開發呆亭,我們走進不同的竹亭工藝教室裡,
烏東,像極了吾鄉道士、司公帽!
藝術學校的課程,有木雕,有彩繪風箏,有巴東舞、傳統音樂練習,
我選擇了木雕課程,四十五分的體驗課程,要完成一塊淺雕作品,
教學示範之後,學員就得自己拿起雕刻刀,實作一番。
實作的同時,才發現,老師的刀如筆,在敲槌與刀路的行進中,
在雕刻中,人經由工藝學習,慢慢融入在田園的藝術教室中,
融入風中,忘記時間!
這就是休閒學習的素養,人不懂得休閒,就難以體會幸福感!
學習是最好的旅行,在旅行中學藝,
教室融入在傳統的田園中,善用生活的場域做為學習空間,
邊看邊學,邊作邊看,老師陪著學員,在四十五分的時光中,
學習是不斷嘗試的積累,才能滴水穿石。
烏布的藝術學校,讓我想起吾鄉台江,
讓生活空間成為學習的情境,如此,
美具有神性,那是人類可貴的藝術文化!
亭者,人集之處,藝術學校成為烏布村人教學的生產空間,
現代化應是傳統的當代化過程!
較不清楚之處,則是這些工藝創作者的薪資為何?
不過,巴厘島人一個月平均薪資約一百零八萬盧比,
此行在藝術街道上,吾人也看見甚多的木雕店,導遊阿興說,
這裡有工藝的生產者、中盤商與大盤商!
這是資本主義的層層轉賣方式,利潤是否合理,考驗著社會制度。
這群專業的工藝匠師的薪資不知有多少,但是,在見學過程中,
當工作成為生活之時,那麼工作就是幸福生活的起點,
我們能不能也在村裡創新竹籠茨成為學習亭,做為在地的工藝教室,
烏布藝術村的經營模式值得吾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