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是一所學校 Han - 保生健康促進中心 | 2013-05-20 | 點閱數: 1437

 

《大廟興學》遇見教會牧師

宗教與社會,從在地行起

吳茂成

2013/5/06

大廟與教堂,應該很接近,幾年前向大學生解釋大廟,最好的比喻就是教堂,青年朋友一聽就懂。

這是很有趣的事,我自己也未料到,傳統信仰與西方宗教也這麼接近。

就像今晚,我也未曾料到,能夠以《大廟興學》為題與各位牧師交換信仰與社會參與的經驗。

我想,《大廟興學》與西方宗教接近之處,在於做為社會參與、社區教育及信仰中心的不同發展經驗。

雖然,知識文化在傳播交流之時,最難學習的是實際經驗。不過,今晚的大廟、教會與社會的對話,相信有助於彼此經驗的交換與了解!

《大廟興學》從古稱台江的台南市安南區開始發展,由海尾朝皇宮、社大台江分校合作推動,以大廟做為教學教室、公共事務的倡議場域、文化創新的基地,這三《大廟興學》「教育、社會、文化」空間的源頭,源於台灣庄社村落發展的歷史經驗。

台灣有村有廟。「村廟」一如天主教的教區,也有其祭祀圈,不同於時下的神壇、佛壇,在鄉下大多稱為「大廟」。

「大廟」不見得建築很大,「大廟」之大,在於她是一村信仰、社會參與及學習中心。

因此,從台江社大廟的發展歷史來探討,大廟具有「公、學堂、廟宇」三環一體的公共空間、公共領域特性,由村落各角頭共同參與形成。

今日,朝皇宮與台江分校致力推動《大廟興學》,其基在於此,其願亦在於此,振興這三環一體的在地公共領域,傳承文化,創新當代,邁向現代。

因此,吾人推動《大廟興學》有三願,願「發展社區」,二願「發展學習」,三願「發展生命」。課程設計講求公共性、近便性及參與性學習,教學朝在地化、數位化及社團化發展。

其中,發展生命乃是《大廟興學》的根本,發展社區為體、發展學習為用,分別從永續生活環境、在地知識文化的創造,達到促進生命永續發展的目標。

若從大道公信仰、神話故事的流傳來看,其為人成神的之道,孝敬父母、嘗百草鑽研學問、遊崑崙訪西王母學道,行醫濟世,離棄鄉親家園,綜合歸納,具有「孝親行道」、「終身學習」、「社會參與」三大精神。

「孝親行道」、「終身學習」、「社會參與」相對於社區大學推動「知識解放」、「公共參與」及「生命增能」的教育改革理想,雖有時空之別,然而,其意義甚為接近!

再從台江社歷史經驗,探究大廟與個人生命發展的關係,一如西方宗教,村民從搖籃到墳墓,與大廟有著深厚的因緣關係。父母從懷胎開始,祈求神明庇佑,出生命名拜,到大廟學堂習文啟蒙,乃至於長成出嫁迎娶,拜天公謝大戲,成家立業,起建大,奉請神明踏地基、擇時取日安宅…最後食祿盡,壽命亡,喪祭大禮,仍須神明超渡救拔,形歸壽,神歸主,告別悲傷,走向新的未來。

這就是台江大廟與教育、社會及信仰的發展經驗。

今天,吾人推動《大廟興學》亦不自限歷史經驗,秉持著「發展社區、發展學習、發展生命」三大願景,從在地行起,促進公共社群合作,共謀公民社會之福,分從在地連接、公共倡議及國際交流,發展大廟的社會/社群合作關係,諸如與天主教合作,發展憨老社區支持系統;與在地國中小學合作,發展台江本土教育、放學後的學校;與日本、中國、中南美洲,分享《大廟興學》經驗,促進國際交流;與全國千里步道、台南市政府、台江國家公園合作,推動台江山海圳綠道…透過社會/社群合作,促進觀念交流,也深化在地經驗與公共社群經驗的對話與創新。

信仰的力量,來自於相信與反思,我想,這也是《大廟興學》與教會接近的地方。

今晚,很高興與牧師朋友,一起分享大廟及大廟興學發展的歷史經驗,做為大廟興學的倡議者,我們期待未來能夠促成大廟與教會有更多合作的機會,我想,這也是台灣深耕本土文化、守護家鄉的重要工作。

從在地做起,讓神來祝福我們吧!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09日 19時15分
97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