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河之道
─台江治水神話與水系區域治理
吳茂成
2009/10/16
台江治水神話與水系區域治理,前者是歷史,後者是現實。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這裡曾是開台歷史的現場,也是移民拓墾的新故鄉;這裡曾是台灣最
美的內海,也是河流台江的沖積扇。
成也曾文溪,敗也曾文溪,因為,曾文溪的氾濫,才有了肥沃的土地;因為曾文溪改道,才有
了拜溪墘的台江民俗文化。
面對著多變不定的曾文溪,台江先民慣稱為走溪流。
溪流來了,就要走。先民從走溪流中,熟悉了海埔地的尊敬天地環境的生存之道。
曾文溪過去大大小小的溪流,衝擊沿岸的庄社,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面對不可迴避的生存環
境危機,更為了化解村落的苦難,為了撫慰災後悲痛的人心,公親寮拜溪墘至今,十二佃三叢
松成蔭,淵海佛祖從受難者成為村落的守護之靈。
台江宗教民俗文化,讓吾人看到了拓墾先民面對洪患的智慧與態度,公親寮沿舊河道植樹立
獅,十二佃在村外埋鼎祭符,海尾、本淵在水難之地建淵海佛祖廟,鎮守著走溪流洪患的禁
區,也宣示著村境的危險敏感地帶。
一如古埃及在尼羅河的氾濫中,孕育了文明,曾文溪的改道也創造台江治水神話,在現今可採
集到的治水神話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先民透過祭祀,每年固定時節,齊集水難之地,面對著水
患的歷史,再一次省思著前人如何走溪流的生命經驗,再一次祝天禱地,讓危難惶恐的心,從
神的庇佑中,獲得安心再起的力量。
我們也看到了台江先民走溪流、新結庄的治水神話符碼,「神榕」、「鎮水厭勝物」、「拜溪
墘」、立廟樹塔…,這些共同的治水神話符碼,恰好結合「天地人」三合之力,神榕意味著土
地的再生與定根,鎮水厭勝物象徵著天地神佑之境,拜溪墘、立廟樹塔展現出村民虔敬、反
思、關懷的人心。
台江可說是台南市的威尼斯,南有鹽水,北有曾文,中穿鹿耳門溪及嘉南大圳,由東向西的大
溪小圳,川流不息,連結了上中下游,連絡了村落,連結了信仰,連結了文化,讓鹽份地帶有
了甘美的水。今日治水之道,必須重新省思河流、聚落、信仰及文化相輔相成之理,從其交橫
的圳之源、河之道探尋,才能讓先民創建的台江之地,百代永續。
傳統信仰具有轉危為安的力量,今日,在八八水災之後,我們舉辦「台江治水神話暨水系區域
治理」工作坊,探取這份力量。目的即在於重新省思土地、河流、氣候、聚落的關係,田野調
查之行,在於實地踏查歷史之河、生活之境,了解台江水系區域治理之道;神話採集之舉,在
於收集各村落流傳的治水神話故事,讓神話與生活互照,照出先民的智慧。
殷盼,有志之士一起來台江田野行走,一起來討論,尋訪那日出之河,照出我們未來應行之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