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是一所學校 Han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15-05-21 | 點閱數: 807

在水患中奮起,在家鄉中行路─寫在台江社區博物館日的前夕

吳茂成
 

 踏尋先民走溪流、新結庄的歷史文化故事,反思台江流域治理、家園再造之路。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這裡曾是台灣最美的內海,荷據、鄭成功開台的歷史之地,然而,西元一八二三年七月大風雨,曾文溪改道,滾滾的泥流,從菅寮、海寮一帶,沖進內海,台江遂成海埔地。

 

曾文溪在一八二三年大水之後,又有三次大改道,一八七一年沖毀鹿耳門天后宮,一九一一年崩蚵殻港,全村悉被大水捲去,最為慘烈,日本政府動員管內所有竹筏,沿岸搜救;一九二八年再沖舊溪南寮合安宮,南遷現址…面對著曾文溪這條「青瞑蛇」,不定的水患,先民一遇大雨,奔相走告,呼喊「走溪流」,大家相放伴,扛著竹籠茨,奉請守護神,在生產區,另擇吉地,重新結庄建社。

 

走溪流、新結庄,台江先民在水患的日子,為了守護家園,敬天敬地許願,祈求大廟守護神庇佑,分別在村外溪畔,植神榕、祭犁頭符、安劍獅,鎮水護境,才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溪流威脅,這段台江人從水患中奮起的故事,留傳在台江民俗文化祭典中,每逢農曆三月,溪南寮拜天公、謝公願;七月底,公親寮、溪埔寮拜溪墘祭溪,至於十二佃神榕屹立至今,見證這段感人的台江治水神話故事。

相傳,公親寮先民由清水祖師指示,在曾文溪舊河道之處植下三棵神榕、設劍獅及石象,七月底祭拜溪神與先靈,一起來守護家園;溪南寮也在大廟守護神的指示下,在鹿耳門溪港邊栽神榕、埋犁頭符,每年農曆三月拜天公、謝公願;十二佃則由三關帝指示栽神榕,池王爺祭「犁頭符」,「犁頭符」對上「青瞑蛇」的治水神話故事最為經典,逐步將這尾青瞑蛇退去,象徵著台江拓墾在洪患中的艱辛與成功。

 

2015《大道公生,台江文化季》,四月,我們陪伴子弟重新走訪台江「走溪流、新結庄」的歷史場域,先是大道公生遊學,二百子弟騎著單車,沿著曾文溪舊河道,探訪十二佃神榕、溪埔寮、公親寮「拜溪墘」的歷史地景,五月「台江社區博物館日」,再以社區散步方式,走訪公塭、溪南寮,在村落中走路,拜訪耆老、踏查大廟老茨柑仔店,在地的日常生活文化,培養台江子弟的地方感,認識台江人「走溪流、新結庄」的拓墾精神。

認識地名,這是我們培養地方感的踏腳處;認識地名、認識村落,也是台江文化,最基本的本土教育課程。

 

村落可說是台江本土教育最佳的戶外教室,2015《台江社區博物館日》,在村落走路,在走路中認路識人,認識在地顯性與隱性的地名,我們倡議也希望,更多的台江子弟,多在家鄉走路,培養在家鄉尋路、認路、識人的能力,進而喚醒心中的台江地方感。

踏查公塭、溪南寮,將歷史的、地理的、文化的、當代的、生活的地景,透過阿公阿嬤口述歷史、藉由村落行路見學的觀察,讓我們看見地方,看見台江竹林、荒地、寺廟、溼地、湖池、沼澤…多元而美麗的生活地景。

回觀台江走溪流、新結庄的歷史,台江先民面對水災,如何走溪流的歷史文化經驗,值得當代的我們調查學習,從耆老口述台江先民走溪流、新結庄的故事來分析,治水不是靠「人定勝天」的做法,也結合了傳統信仰,敬天敬地的文化力量,特別是每個村庄都有其守護神,祭溪與治水的過程中,展現村廟做為在地信仰、學習及社會參與中心的力量,凝聚著全村人民的社區集體意識,一同來守護家園,年年祭祀,年年省思著先民拓墾的艱辛。

 

「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台江走溪流、新結庄,也具有這樣的精神,「新結庄」一詞似乎比「重建」多了點人間味,少了一點工程味。台江走溪流、拜溪墘的故事中,談的大多是村人與神明如何互助治水、敬天敬地,守護家鄉的故事,結庄是社區共同體的凝聚集結,而非生硬的鋼筋水泥工程。

 

殷盼此次《走溪流,新結庄》公塭、溪南寮社區博物館日,讓更多朋友認識台江先民走溪流、新結庄的經驗智慧,效法台江先民相放伴拓墾精神,老中青三代接力,繼續團結守護台江新家園。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4年04月28日 08時11分
50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QR Code 區塊

https%3A%2F%2Fprivate.tncomu.tw%2Fmodules%2Ftadnews%2Findex.php%3Fnsn%3D736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