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是一所學校 陳淑靖 - 台江是一座學校 | 2016-08-27 | 點閱數: 789

《台江就是一座學校》像台江一樣思考
─探究台江社會與生態共生的靭性系統可能

各位流域老師平安
因為守護,我們聚在廟埕,共同學習台江教育創新之道。
因為守護,我們才得以聽見台灣暗蟬的呼喚,走進台江國家公園,走進這片未來的百年森林。

2015年歲末,在環保夥伴的揭露下,傳來台南市環保局要砍城西防風林,蓋垃圾掩埋場的消息,聞訊,心頭一震「哪會按呢?」
細讀報導,環保局聲稱這片防風林不在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內,但是,在地生活的經驗,直覺的告訴自己「不可能,一定在台江國家公園境內!」但是,要如何證明呢?四處探訪,查閱相關公部門資訊,終於找到台南市環保局提送的環差報告資料,清楚載明這裡是台江國家公園。

砍國家公園防風林,蓋垃圾掩埋場…實為聲稱要成為低碳、綠色城市的大諷刺,開環境保育倒車,令人更驚訝的是台南市環保局聲稱「環差審查」已通過…

「砍國家公園防風林,蓋垃圾掩埋場…」一連串的疑惑,一連串的難過湧上心頭。捫心自問,我們難以告訴孩子,這樣的垃圾處理政策是對的,也難以接受這樣的政策。

事理上,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努力守護環境,將垃圾掩埋場改善成公園,恢復其應有生態,豈有將國家公園砍成垃圾掩埋場之理。

然而,台南市環保局聲稱不如此做,將爆發垃圾大戰。

怎麼辦呢?

一連串疑惑纏心頭,再細思,才驚覺,二十多年前,原要設於灣裡的台南市垃圾焚化爐,因為民眾反對,重新變更,改設於古稱台江的安南區,曾文溪口的城西防風林。出身安南區的施治明市長,還曾因爆發垃圾大戰,一度將垃圾倒進北安路附近的自家漁塭。

城西焚化爐於一九八九年展開招標作業,直到一九九九年完工啟用。

簡言之,台南市垃圾已改焚化政策,而非掩埋。

十多年來,安南區鄉親一直替台南市背負全體市民嫌惡的垃圾焚化爐設施。簡言之,除非城西焚化爐不能燒垃圾,否則何來垃圾大戰?環保局所言,令人不解。

那麼,為何台南市環保局還要砍七公頃的台江國家公園防風林,蓋垃圾掩埋場呢?

一連串的疑惑難解。

在台江流域公民社群的關心與討論下,才從環保局的統計資料分析得知,原來台南市焚化爐23%的焚化量,用於焚燒事業廢棄物,才造成部分生活垃圾無法即時焚化,環保局才想要蓋垃圾掩埋場,暫置掩埋。

按理說,事業廢棄物應由生產單位、工業區自行處理,城西焚化爐設置目的,則是以處理生活垃圾為目標。

然而,錯誤政策,錯愕的結果,成了工業事業廢棄物大戰生活垃圾,搶奪民生焚化爐的荒謬。

這一連串的錯愕與問題,也引發環保團體及台江人的震驚。
生態學者揭露台江國家公園城西防風林的生態珍貴,乃是台灣特有屬、特有種的台灣暗蟬最大棲地。聞聲,才喚醒台江人的童年記憶,這以「台灣」命名的特有台灣暗蟬,竟是多年未聞的「蛣蛚」聲。

蛣蛚、蛣蛚、蛣蛚…台灣暗蟬聲聲鳴叫,比黑面琵鷺還在地、珍稀的台江生態物種,呼喚著我們,令人驚喜。

台江人如何回應這一聲聲的蛣蛚聲呢?

乙未年的歲末寒冬,真的冷,直到今日難忘!

二O一六年二月一日,一、二百位鄉親在這冷冷的夜,群集台江海尾寮朝皇宮,我們以台江廟口公民會議的精神,召開守護台江國家公園城西防風林公民會議,邀請台南市環保局、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台江NGO公民社群,進行公共政策對話,企圖為這一連串的問題,找到解方。

「希望我們遇見台灣暗蟬,不會太晚!」那一夜,吾人在心底向台江拓墾守護神大道公祈求。

大道公以「保護生命」靈感於台江,可說是台灣的環保守護神。
那一夜,生態學者張原謀、黃文伯老師,皆指出這處防風林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提醒大家,棲地的破壞往往是生物滅絕的主要因素;那一夜,台江文化促進會、土城鄉親、台江教師等在地NGO代表,齊聲守護家園,反對砍台江國家公園防風林蓋垃圾掩埋場。
那一夜,時任副市長的曾旭正老師來電,將代表市長,參加這場公民會議,他帶來好消息,市府順應民意,決定全案暫緩執行。

然而,事隔幾天,台江公民團隊還忙著討論如何守護台江國家公園城西防風林,未料,二O一六年二月六日,乙未歲末,除夕夜前,夜半大地震,震驚台江人,我們身處於土壤液化潛勢區,守護家園行動,不僅面臨著台江城西防風林被砍的困境,台江溪頂寮地區土壤液化嚴重,多處民宅下陷龜裂。

土壤液化、國家公園防風林恐遭砍除,彷彿老天爺警醒台江人,要善思未來永續發展之道。

就此而言,守護台灣暗蟬,守護台江國家公園行動,雖是危機,卻也是台江的轉機,刺激我們省思環境保育工作的進與退,反思台江發展有何亂象,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同時也啟發我們探究台江社會永續發展的生態基礎的機會與可能。

首先,我們的環境保護教育,偏向於明星物種,陷於單一思維,可能只知黑琵、紅樹林,陷於「外貌協會」流行,忽略了台江生態的多樣性,忽略了台江水域生態特色,忽略了台江社會潛在的環境保育危機。

以台江國家公園城西防風林為例,我們要破除防風林只是保護海岸的單一價值思維,只是一片人工林,事實上,在這片防風林裡不只有木麻黃,還有自然生長的血桐、林投、欖仁、水黃皮…還有依靠木麻黃生存的台灣暗蟬,還有林下的水澤,提供澤蛙的生存環境,高低交錯的林陰空間,形成昆蟲飛行林道,落葉疊成腐植層,雜草肥土,讓這片風沙之地,有了生命可能…

台南大學黃文伯副教授研究更發現,城西防風林為台江地區昆蟲物種多樣性最高的棲地環境,生態多樣性比紅樹林還高。

這裡有喜歡住在「溶氧高、流速快、污染少」的溪流環境的蓬萊節石蠅、邵氏新石蠅;這裡有百年後又再被發現的蓬萊沙蜂;這裡更有蟻蛉新記錄種。
在這裡才能見到褐胸蝶角蛉,以及用台灣命名、特有的台灣暗蟬。

從城西防風林發現的昆蟲習性推測,百年前的台江,應是清澈的潮溝、溪水流竄,兩岸樹林密布的綠色隧道、生態豐富、令人忘憂的林澤地景。

事實上,台江曾為台灣最美的內海,從內海到海埔地的拓墾歷史,乃是先民不斷因應水患、地震等多重災難,打造安身立命家園的故事。當代的我們,如何承接先民拓墾精神,建構台江靭性社區,離災不離鄉,實為當務之急,國土保育與規劃,迫在眉捷。

像台江,也向台江一樣思考,從內海、溼地、沙汕到菅仔埔,我們應轉換視野,從台江社會與生態共構的靭性環境,進行探究。
探究數百年來,維繫台江社會永續發展而不墜之因為何?支持台江社會發展的生態基礎力量為何?

我們應從台江文化及其生態環境調查探究。例如,台江「海尾寮」,從村名分析,村成之時,這裡尚可看見台江內海地景,先民在內海、潮溝、溼地捕魚、耕塭維生,他們選擇在這塊荷據時期的大港海域沙洲,搭寮興社,因此才稱為「海尾寮」。

海尾寮,雖說年年淹水,但是因為善用內海溼地、潮溝共構而成乾淨的水域生態環境,圈地築塭,發展淺坪式魚塭,為今日六萬人、十二里的村庄共同體,奠下可持續發展的靭性社會基礎。

淺坪塭,不只是村落遇水患的滯洪池,也是黑面琶鷺等候鳥,度冬生存的生態棲地。

生產、生態與生活共生,台江溼地、潮溝、溪流豐富生態,彷若老天爺賜給台江人的公共財,提供台江拓墾先民獲得立即性的蛋白質,社會發展的生態能量。

有水才有魚,簡言之,清淨的台江生態環境,乃是老天爺給台灣先民、台江子民的公共財!

今日守護生態即是守護未來家園,這是我們從台江拓墾歷史文化、從保護暗蟬,守護台江國家公園城西防風林,學到的事。

保護生態環境,即是保護生命,保護台江村落社區,留給下一輩的台灣子弟,安身立命的永續家園。

然而,維繫台江農漁業灌溉用水,古稱直加弄圳的嘉南大圳排水線,自七O年代,國民政府發展工業之後,即被水圳旁陸續設置的和順、總頭寮、中崙、安定等工業廢水,污染至今。

三十幾年的工業發展,就把一條百年的水圳、農漁產業活水,污染發臭、敗壞。

就此而論,台南市是進步亦或是落後的城市?

若以台灣歷史博物館生活圈來說,半徑十公里內,即有和順等八座工業區,其中有四座未設污水處理廠,社區居民買的是博物館區位的房價,住的品質,卻是工業區水污、土污、空氣污染混雜的生活環境。


想來十分難過,歷來的台南市政府、執政黨何以讓台江被污染到此地步!

然而,身為台江人豈有放棄、背棄故鄉的理由,我們只有呼朋引伴,守護台江的道理。

此時此刻,我們應鼓勵更多的台江鄉親,共同探究發掘台江社會發展及物種繁衍的生態環境為何,齊心合力重建台江「生態、生產、生活」共生的靭性社會環境基礎,這或許是「靭性台江」永續發展的轉機。

果能如此,我們才不會自卑的認為「台江是草地庄腳」、「台江沒有文化」、「台江沒有價值」…,矇蔽眼睛的自我催眠…接受台南的文化地圖、觀光旅遊地圖,台江可以是看不見的地方,遠離府城文化視野的偏遠地方,城西防風林只是一塊罕有人跡的偏遠之域,最後被奴化、侍從化而不自知,被迫接受垃圾、焚化爐、爐渣、事業廢棄物…皆可以傾倒於台江、掩埋台江;最後,只能接受與陷於台江只有發展工業的單一思維,而不是爭取更適合人居的淨土選擇。

事實上,城西防風林就位於台江文獻第一場海戰地點─加老灣海域,緊臨台灣第四大河川─曾文溪。壯闊的溪口、美麗的海岸,藍天白雲,濤聲不絕,紅毛草織成紅毯般的海堤,仙人掌、草海桐、馬鞍藤散於路徑。三兩遊人尋路見花踪,新人拍婚紗,情定曾文溪口,長河落日,看了心頭就暖,眼底就紅起來。

這裡有生態,更有歷史!直叫人有感而發─未到曾文溪口,莫說來過台南、踏過台江,讀過台灣史,這是吾人走過台江家園的讚歎!

守護台灣暗蟬,守護台江國家公園城西防風林運動,因為公民不死,所以,才有了希望,近半年來,台江親師生紛紛前往台灣暗蟬的家園,了解這片林澤的土壤、水域、林間生態,了解支持台江發展的生態樣貌,了解位於府城旁的台江,保護十九萬人安身立命的環境為何。

因為了解,我們才有可能關心,啟蒙!

當代的台江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引導學子,開啟「像台江思考」,也向台江學習的問題意識與視野,不要迷思於明星物種的追逐,而是從台江流域植物與昆蟲的多樣性生態,進行踏查了解,不是由上而下的「環境教育時數」的命令,而是由下而上的環境學習探究行動,每一次的流域學習,在於愛鄉護水的熱情,積累與探究在地的環境生態知識。

因為,下一個台江百年生態資料庫,就是從現在的保育開始。
面對台江多元的生態與生活空間,我們必須小心發展,不能過度,否則偏向某一端,將會影響台江未來。既要有微觀的行動,更要有鉅觀的探究,找回開台史地的生態與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環境。

這堂台江流域專題研究隊輔培訓課程,重要性也在於此,走進台江,打開生態多元的視野,發現台江生態與社會靭性的關係,讓台灣暗蟬成為靭性台江、綠色社區的指標生物,保護台灣暗蟬,也保護台江這塊土地,恢復台江百年林澤生態,就在於今日你我的守護行動

 

 

 

 

 

:::

文章類別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10日 04時16分
46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目前訂閱人數: 8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