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臺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
:::
關於台江分校
臺南市社區大學
創校緣起
影音分享
台江臉書連結
聯絡我們
重回村廟論壇
台江在地論壇
第一屆重回村廟
第二屆重回村廟
第三屆重回村廟
第四屆重回村廟
第五屆重回村廟
第六屆重回村廟
第七屆重回村廟
第八屆重回村廟
第一次《台江文化會議:在地發聲》
第十屆重回村廟
第十一屆重回村廟
台江社區學習報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第十三期
台江人地方報
001在地人的消息─台江散步,街頭巷尾的小攤滋味(上)
002在地人的消息─台江散步,街頭巷尾的小攤滋味(下)
003在地人的消息─台江土地會黏人
004在地人的消息─台江廟公臉譜
005在地人的消息─重回箔仔寮吳的尋根之旅(上)
006在地人的消息─重回箔仔寮吳的尋根之旅(下)
007在地人的消息─來廟口,看書真有趣
2015夏季報
2015冬季號
2017冬季號
公共參與活動
學習節慶化
敬老日
孝親日
擔水節
班級與社團的社會實踐行動
行動教室
廟口講座
公民小聚場論壇
台江公民行動
台江文化季
青春夜行
愛鄉護水
保生健康促進中心
台江社區博物館導覽手冊
台江民俗文化數位教材
台江流域學習中心
創藝線上藝廊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一次《台江文化會議:在地發聲》」目錄
MarkDown
15. 台江文化中心成立想望 / 鄭新讚
1. 第一次《台江文化會議:在地發聲》議程
2. 台江近代教育一百周年─入廟與開館,台江文化治理的實踐及反思 /吳茂成
3. 公私協力,台江學 /葉澤山
4. 大廟守護,啟建台江文化中心/吳進池
5. 公民參與的台江文化中心/吳銘福
6. 本土教育扎根:社區博物館及在地文化治理的可能/陳登欽
7. 大廟社區就是書庫/台江圖書館閱讀運動的可能 /趙慶河
8. 藝術入陣,文化建醮 /陳建明
9. 文化治國、文化興國(下)誰的臺灣文化政策藍圖?人民怎麼參與,如何監督? /劉俊裕
10. 一場民眾參與藝術的對話旅程,台江文化中心新建工程圍籬美化計畫有感/李慧玲
11. 公民社群對話 一、入廟與開館:台江文化中心的藝術參與及創發
12. 公民社群對話 二、閱讀台江,台江閱讀:大廟社區就是書庫/台江圖書館閱讀運動的可能
13. 公民社群對話 三、跨域共創學習共同體:台江本土教育與社區博物館願景與可能
14. 每所學校就是一座社區博物館/侯俊良
15. 台江文化中心成立想望 / 鄭新讚
16. 我的台江本土教育之路,走進社區博物館前與後 /翁育民
17. 一位教育工作者對台江文化中心的想像 /黃俊傑
18. 前瞻的台江社區博物館/柯禧慧
19. 心繫安南,情繫台江 /張隆慶
20. 台江文化中心的在地思維與未來視野 /梁慶國
21. 讓孩子走進社區,閱讀社區文化 / 張世昌
22. 幸福的台江人,閱讀有你真好 /楊淑瑤
23. 閱讀台江,共創台江文化 /陳智能
24. 台江文化的夢想所在 /楊琍閔
25. 開放的文化中心 /張雅玲
26. 台江文化中心:友善親子自然公園 /羅士哲
27. 台江文化中心:傳統音樂傳承/演出中心 /羅士哲
28. 安南國中街頭藝人─台江文化季演出心得
29. 入廟與開館:台江文化中心的藝術參與及創發─公民建言
30. 閱讀台江,台江閱讀:大廟社區就是書庫/台江圖書館閱讀運動的可能─公民建言
31. 跨域共創學習共同體:台江本土教育與社區博物館願景與可能─公民建言
17. 一位教育工作者對台江文化中心的想像 /黃俊傑
第一次《台江文化會議:在地發聲》 ================ 我的台江本土教育之路,走進社區博物館前與後 ===================== 翁育民/長安國小老師、台江文化促進會理事長 ===================== = 「……有綠色的伸著大手掌的椰子樹 緊緊地拉住親愛的春天, 美麗的花朵永遠成群結隊地開。」 楊喚筆下的「美麗島」一詩如此形容臺灣,也是我待在長安國小二十幾年來 最熟悉的寫照;可是這景象,卻可能不是多數學生的熟悉。 課堂上,我非常喜歡和學生「聊天」──因為課文只有呼嚕幾句,家鄉卻是 百談不厭。閒聊時,我卻發現,孩子最熟悉的是他家,最陌生的則是他家附近(對 「小西門」商場的樓層可能比家後面那條「排水線」(其實是古曾文溪啊!)還了 解,而且可能還不知那個商場為什麼要叫「小西門」);再聊,更發現我們童年時 代的種種,點滴在心頭,卻難以為復──城鄉失衡、野地消失、環境汙染、歷史 空間消失,各種美其名為「開發」的破壞,或鯨吞、或蠶食,讓家鄉的「地、產、 景、人、文」都失去光彩。 於是,執教到了這個年代,開始與許多家長共同面臨與思考這些問題:學生 是否寧可在家上網、看電視,也不肯到戶外走走?即使到了戶外,還是一直滑手 機或耳朵塞了副耳機、自絕於外?學生若有過胖、注意力不集中、躁動的傾向, 怎麼辦呢? 也許,我們應該多讓孩子走到教室之外──在田園荒野和溪流水圳中玩耍, 可以學會傾聽和專注;在藍天綠樹、白雲微風下奔跑、攀爬,就能擺脫諸多不健 康的因子;在小徑幽巷及古老建築中徜徉,不也可以啟迪與沈澱他們的心靈;古 老的產業與技藝,則是孩子們可以靜下心、從做中學的「百寶箱」。 知道嗎?繞著我們學校四周的,是鐵路遺跡、荒野、水圳、大樹、養雞大戶、 稻田、甘蔗園、番茄園、菜園、水井、野鳥和昆蟲、野花和小草、五營和老茨、 廟宇和陣頭……如果,讓孩子們傻傻的來回學校和家庭,什麼都不知道,那是多 麼的可惜!所以,無論是在校園,或是校園周遭,我總是喜歡帶著孩子們「四界 踅踅」:看看風景、聽聽聲音、聞聞味道──看看最在地的風土人文地景、聽聽 蟲鳴鳥叫流水的合音、聞聞最厚實濃郁的鄉土風味,最後一起記錄與討論我們所 經歷的。這些,其實很難在書本上探知一二,卻往往每天出現在你我身旁,匆匆 掠過而渾然不知。 許多孩子都是這樣重新認識長安的──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而我,也總 是樂此不疲,如此悠悠數載。 然而,走出長安(新寮仔)後,會遇到的是台江十六寮、甚至更多的新興社區; 這些庄頭,孩子們又該如何一一去認識呢?此時,臺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暢導 的「社區博物館」概念的適時出現,給了莫大助力。 臺南社大台江分校的學員及志工們,在各庄社採集台江民俗文化,並將之整 理成冊,進而規劃「台江社區博物館」──一庄一廟一博物館,期許隱身在台江 各庄社裡的風土民情、生產生態及常民生活等,可以為諸多台江子弟知悉,以落 實台江本土教育。從 2004 年的「公親寮社區博物館」開始,直到 2016 年「十三 佃、溪心寮」為止,期間容或斷續,但也積累了許多非常精彩的活動手冊及庄社 內的解說資源。這樣的社區博物館規劃,不啻是吾人最珍貴的台江本土教育資 源! 「……走過一村又一村、一鎮又一鎮,沿途沒有汽機車的無端威脅,沒有工 廠廢棄物的污染,只有美麗的山海與清綠的田野風光。你腳沾夜露,迎著晨風。 你默默的走,默默的想……這條路乘載你的思緒,伸向遠方,沒有間斷……」《千 里步道.環島慢行》一書如此描述步道的風光。其實,這樣的風光,正是我們走 在台江各寮的社區博物館內時,最舒服、也最深刻的感受;這樣的感受,也正足 以契合我們帶孩子們走出教室、步出校園之後,最希望他們浸淫的氛圍。 傳統上,學校一直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 展,傳統 IQ 智力測驗也僅涵蓋邏輯數學、語文、和空間智能;但這並不是人類 智能的全部。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Gardner)曾指出人 類應該完整發展的智能有八種:語文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 肢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及自然觀察智能;這些,恐怕不是單純的待 在教室或學校裡頭豪可以達成的。 所以我想,我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走入「台江社區博物館」的所得積累, 不只可以補足學校教育的不足,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不啻是協助孩子多元智能 發展的方向──雖尚未全面涵括,但也相去不遠:心得寫作、口語表達、空間遊 走、地圖閱讀、團隊合作、流域省思、觀察環境與實驗操作…… 至此,我們已經踏出好的第一步、兩步和三步,我們要繼續走未來的路。 「……在這裡 **小朋友們都像健康的牛一樣地健康,** **在這裡 小朋友們都像快樂的雲雀一樣地快樂……」** 楊喚的童詩「美麗島」,這麼形容臺灣囝仔;期待我們的孩子,在台江,走 進「社區博物館」後,也是一樣!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
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10日 04時16分
46
優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