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間信仰與社會組織
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的教授
中研院民族所的兼任研究員
一、台灣民間信仰的公眾性與集體性
台灣民間信仰有很多種類,單就廟而言,便有公廟、私廟,有一般老百姓出資建造的廟、也有官方所蓋的廟。筆者對民間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間公廟方面,官方祭祀與私廟研究的不多。在所有種類的廟宇中,公廟與漢人的社會組織關係最為密切。
1.地方公廟
地方公廟依據規模大小,可分成幾個層次,一般鄉下各處林立的土地公廟,即是地方公廟最小單位,都是由老百姓出資建蓋的,這些土地公廟大都是屬於部落性的。部落性的範圍可能比村庄還小,因為一般我們所稱的「村庄」,並非是行政單位的村或里,有時是由幾個村里聚集而成,而一個村庄又遞分出好幾個部落,這些部落都有它的地名,俗稱為地號名,一個地號名(地頭)常會有一個土地公廟。
土地公廟雖大多由公眾出錢建造,但亦有屬於私人所有的,像有些工廠老闆會建蓋土地公廟,以供工廠員工膜拜,其主要的目的是祈求工廠賺大錢;有時田頭田尾,我們也會看到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這可能是某人在自己的田地上所造成的私人土地公廟,但是鄰近種田的也來拜。
每一座土地公廟都有它的轄區(管轄的範圍),同一轄區的人,會有一些共同的祭拜活動,像在八月半土地公生日時要演戲慶祝,還有所謂的吃土地公福,台灣話稱之為「吃福」。吃福也是一種集體的祭祀行為,當大家一起敬拜土地公後,便以祭品共宴,有時是由爐主「辦桌」,邀請同一地方、同一部落的人共宴。這種「吃福」的習慣,是一種很古老的信仰形式,人們相信吃福可納入土地公所賜的福氣,民間大廟的拜拜亦有宴客的習慣,我想其意義是相同的。
地方公廟除了土地公廟之外,還有村廟。村廟的範圍比土地公廟更大(當然也有些村庄以土地公為主神,他們的村廟就是土地公廟),其主神都是一些正神,像關公、太子爺、玄天上帝、媽祖、或是保生大帝等。村廟除了主神,還祭祀很多的附祀神,大部分都是正神,陰神很少被村廟所供奉。有些陰神廟,包括有應公廟、百姓公廟、十八王公廟等,以及一些姑娘廟型的陰神廟,雖常是地方的人共同出錢建蓋的,也屬於地方公廟的一種,不過很少變成村廟。
村廟之外有大廟,它的規模通常要比村廟大,屬於鄉鎮性的。當然,它的界限不一定要同行政的鄉鎮界限一樣,不過大致上和鄉鎮的範圍蠻符合的,常常是同鄉鎮的居民共同信仰的中心。
另外,許多的觀光廟,都是由地方公廟發展出來的,這些廟的歷史較悠久,常因地方的集體膜拜而香火鼎盛,形成一個進香中心,其他地區的信徒,會去那裡分靈分香,或是只是去對高層次神明表示敬仰之意。
這些進香中心所供奉的主神各有不同,比如北港的朝天宮,新港的奉天宮,是媽祖的進香中心;南鯤鯓的代天府,是五府王爺的進香中心,龍井鄉水里港的福順宮,是三府王爺的進香中心;松柏坑的受天宮則是全省玄天上帝的總廟,很多玄天上帝的信徒,都到那兒進香,傳說中玄天上帝的法力很強,因此許多乩童都是那兒訓練出來。像這些具有觀光性質的廟宇,雖泛屬眾人朝拜的中心,可是它還是具有地方性公廟的性質。
以上所述不同層次的地方公廟,可以看出臺灣民間信仰的公眾性與集體性。
1. 有神無廟的公眾祭祀
在民間信仰的祭祀活動中,有的雖然沒有廟,可是還是有祭神、拜拜的儀式,且有其共同性的集體活動,這種類型的活動,所表現的空間層次有很多種,像有些村庄,因沒有能力蓋村廟(也許有土地公廟),除了土地公廟之外,可能在村莊裡長久以來就祭拜某一個神,雖然沒有廟宇的建造,可是有神像、香爐,村庄的居民每年更換爐主,亦有共同拜拜的行為。此外,每年的下元(農曆十月十五日)拜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下元節是水官的生日,當到了一年的盡頭,人們要謝眾神,因此就會在下元時節,上演平安戲,或所謂的年尾戲,以酬謝三界公(俗話也稱天公,其意涵容易與玉皇大帝混淆,正月初九拜玉皇大帝,三界公分別在正月半、七月半及十月半祭拜)。
除了拜天公(三界公)之外也拜眾神,像一個村庄的主要保護神,有時雖然沒有立廟,可是每年還是有祭拜的儀式,這種性質的祭拜,其範圍有一個村庄的、有超村庄的(即好幾個村庄共同聯合的祭拜行為)。
沒有立廟的公眾祭祀很多,譬如:中部地區,有所謂「東保十八庄」迎媽祖的祭典,範圍在現在的霧峰鄉、烏日鄉、大里鄉的幾個村庄,每年三月一日開始,一庄一庄地輪流迎接媽祖,直到三月十八日,十八庄的媽祖都要出巡,包括大里鄉的內新媽,喀哩媽,番仔寮媽,除了本地的媽祖之外,屬於城市的媽祖廟裡的媽祖也迎來(像彰化南瑤宮的彰化媽、台中萬和宮的南屯媽、萬春宮的台中媽)。四月一日開始又有所謂的「西保二十庄」(原有二十四庄,後來因為水災,變成二十庄)迎媽祖的祭典,地區包括大肚鄉和龍井鄉。
他們迎媽祖的原因,據說是因為東保十八庄所種的稻老是長黑龜仔,他們想藉由媽祖的法力解除,所以每年在三月一日開始迎媽祖,出巡東保各庄,凡媽祖所經的田地,黑龜仔就會不見。由於十八裝比較靠近內陸,媽祖出巡完十八庄,黑龜仔便往海邊飛去,所以位於海邊的龍井鄉、大肚鄉,只好在四月一號開始迎媽祖,把黑龜仔趕到海洋上。
雖有祭祀對象,但無一特定廟宇,這種群體性的宗教活動,在台灣可說是非常頻繁,據我所知,在彰化地區有二十四個林姓的村庄,組織了「林姓廿四庄私媽祖會」,完全沒有立廟,媽祖的神像亦是庄人自己雕刻,且參加的村庄都姓林,包含草屯鎮二個很大的村庄(月眉厝、北投埔)及和美鎮與彰化市共二十四個村庄,其活動不是輪流的,和東保、西保不一樣,而是以擲筶抽籤的方式決定哪一個村庄的人可以當爐主,因為當過的還可以再當,沒有輪流的性質,完全靠機運。每年在正月的時候過爐,過爐時擲筶卜為新爐主的村庄,要在值年爐主的家舉行儀式,同時在爐主家宴請其他村庄的代表。
二十四庄之所以拜媽祖的來源,據一位報導人說,以前霧峰有一位提督林文察,他曾帶兵到大陸平定捻亂,隨他過海打仗的,很多都是在林姓村庄招募的,出發前,他們祭拜媽祖,請求媽祖保佑他們平安回臺灣,如果平安歸來,往後林姓的人都要奉拜媽祖。後來他們果真平安返回,所以廿四個林姓村庄使其同雕塑了一尊媽祖供奉,每年都舉辦盛大的祭典。這也是沒有廟宇而有神明祭祀的一個宗教活動。
二、社會組織與民間信仰的配合
從上述我們可以知道,民間信仰是一種公眾性的群體祭祀活動,它不是個人單純的信奉這個神,或信那個神的問題,它是群體性的。在我們傳統社會裡,拜拜是公眾的事務,是真正由老百姓自己經營、舉辦的重要事務,因此拜拜不僅僅是一種祭祀行為而已,在這類活動的背後,有一定的組織存在,而什麼樣的組織推動民間信仰?這便是下面所要談的主題。
1. 村廟組織
傳統村庄組織的社區意識,在現代都市社會裡,由於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社區意義大都消失了,但在鄉下,村庄意識大致說來還是很強,村庄組織還是存在的。
村庄組織最主要是表現在村廟組織裡,有名的法律學家戴炎輝先生曾說「村庄組織就是村廟組織」。而村廟組織是怎麼形成的?通常村廟要有人去管理,管理組織的形式有很多種,有些村廟只設一個管理人,然實際上是由一些人一起管理。現在台灣的廟宇,如果是登記管理人制的,通常只登記一個管理人,這種情況,廟的土地大都是由這個人的祖先捐出來的,所以這一家世代當廟公,管理人就登記他們的名字。據我所知,現在還有很多這類型的廟,比較大的像芬園鄉縣庄的寶藏寺(媽祖廟),現任廟公的祖先捐出廟地,所以他們世代都是管理人。此外,大部分的廟宇都登記為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大部分是由頭人來組織。頭人通常指地方上有地位、有聲望且富有的人,這些人對廟宇的事比較熱心,對神明的信仰也比較虔誠,他們有心而且有閒來管理廟務,所以常被推舉出來管理村廟。不過村廟的活動不一定都是管理組織在主導,頭家爐主的組織也很重要,此為廟的祭祀組織,與廟的管理組織是不大一樣的,管理組織管理廟務,祭祀組織推動廟宇的各種例行性祭典活動。頭家爐主是每年用擲筶的方式卜出,一年卜一次、或二次(三次),卜出的爐主,代表村庄所有的人來祭祀,所以爐主在祭典的時候,除了準備自己家裡拜拜的牲禮之外,還要準備一份「公牲禮」,代表全體的庄民來祭祀神明。爐主的責任亦包括收丁錢、支出費用等的管理,祭祀完後剩下來的費用,由爐主一屆一屆地輪流管理。頭家的工作,即要協助爐主,如拜拜的時候要排桌椅,較早的廟多半沒有康樂台,所以他們要搭戲棚,有時候也要在神明出巡時扛轎,這是祭祀組織。
2.子弟組織
村庄裡的祭祀活動,除了村廟組織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組織,其中最重要的是子弟組織。所謂子弟組織是指傳統的曲館,像南管、北管這樣子的子弟戲館。我曾研究中部地區的彰化媽祖信仰圈,這個信仰圈的範圍大部分是漳州人,所以有很多北管;靠海的泉州人地區,則有很多是南管。這些曲館常是由村莊裡的子弟自願出任而組成,在祭祀神明的時候辦仙、演奏、唱曲。
另外還有武館,是有拳腳功夫的(曲館是文館,不必動拳腳),比較常見的像獅陣,獅陣常見於中部地區,在南部則有所謂宋江陣,也可算是武館範圍。這些館的成員都自稱為憨子弟,因為他們多半是義務性質,為神效勞,有祭典、熱鬧的時候,義務出來表演,平常要花許多時間練習,當別人在農閒休息的時候,他們則要辛苦練習,以備祭典的時候表演。
像曲館、武館這樣的子弟組織,根據我在中部地區的調查,為數尚有不少,當然以前還有更多,現在則因年輕人崇尚時髦,不願學習傳統的功夫和鼓吹,覺得那是老年人的玩意。在以前,曲館組織和武館組織是很多的,曲館常會在廟裡供奉他們的祖師爺----西秦王爺或田都元帥,樂器也通常放在村廟裡,而在固定的時間到村廟練習,經常是文館在右邊,武館在左邊(從面對廟的方向來看)。村庄的子弟在平時雖把學習樂器或拳腳功夫,當作是一種休閒、健身的活動,可是真正的主要目的,是以備祭神的時候,舞獅、扮仙、演戲上的需要,所以有這種組織的形式。
3.丁口組織
剛才提到拜拜時要收丁錢,丁錢的作用是當作共同祭拜神明時的用度,如買牲禮、祭品、金紙、蠟燭,及平常廟裡的用電、用水的花費,不過最主要的是拜神時的演戲花費,演戲的費用很大,歌仔戲一棚要一、二萬元。凡此種種都需要開銷,錢的來源,即是向廟宇轄域的居民收丁錢。收丁錢的方式有很多種,有時按戶收取,一戶一百元或二百元;有時則以男丁為單位,一丁十塊或二十塊;有時候則男丁之外也收口,口意指已婚婦女,未出價的不算口,口錢通常只有丁錢的一半,意思指婦道人家「不夠看」,二口才算一丁,沒結婚的更不算一口。這也是民間信仰對所謂社會人的界定,什麼樣的人是社會人(social person),在民間有其宗教儀式的界定,這對婦女雖有點不公,可是傳統社會對人的界定就是這樣。
丁口組織在平常我們好像看不到,可是它是存在的,當廟會要收丁口錢時,即有所謂「題丁」,題丁收丁錢時不能報錯丁口數,報錯要挨打。由於每年題丁,所以可以確實掌握村莊裡有多少人,這是丁口組織。
4.角頭組織
村庄裡有所謂角頭組織,這和祭祀活動也有很密切的關係。一個大村庄常分成幾個角頭,庄內的廟會有時是由角頭輪流舉辦祭祀活動,輪到這個角頭出錢,其他角頭便不用出錢,但每個角頭出錢,有時候則是大家共同出款,不過祭祀活動,像抬轎即由某一個角頭去負責。像東港東隆宮,每三年一科的迎王活動,其主要的祭祀範圍是東港鎮七角頭:頂中街、下中街、下頭角、頂頭角等等。從社會組織的觀點而言,角頭組織代表村庄、街鎮、城市人群組織的內部分割,和其他地緣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5.聯庄組織
剛才所講的大都是一個村庄的內部組織,有些社會組織卻是超村庄的,即幾個村庄聯合一起,就是聯庄組織。臺灣有很多聯庄組織,有時是二、三個村庄或四、五個村庄,或更多的村庄聯合共同建造一座廟,而有共同的祭拜活動。聯合造廟的動機,可能起源於清朝,在當時很多的地方不似現在有警察巡邏,地方的自衛需求很高,鄰近的幾個村庄便結合起來,藉著神明祭祀活動,構成人群的組合,以共同維護地方上的安危,此外還有一個用意,即要建立起地方的和平。
聯庄組織不一定要有聯庄廟,上述東保十八庄、西保二十庄,都可以視為比較廣義的聯庄組織。
6.醮域組織
另外有一種醮域組織,是比較臨時性的一種組織,是由較大範圍的人聯合起來共同建醮,通常是有它的傳統性。根據劉枝萬先生研究建醮,他說臺灣的建醮,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濁水溪以北,中部北部系統,大部分是所謂的祈安醮,通常在寺廟落成時為了祈求平安所舉行的建醮;濁水溪以南則有很多瘟醮,瘟醮是一種很大的廟會儀式,為的是要驅除境內一些會使人得瘟疫的妖魔鬼怪。在建醮活動裡,最能表現出超村庄結合的力量。因為建醮需要的人力、物力很多,以一個村庄的能力,很難舉辦像建醮這種大型的活動,所以通常由許多村庄的人來共同舉辦,於是形成醮域組織。
建醮活動有其一定的範圍(因為要做平靖的工作,把妖魔鬼怪趕走),其範圍是從醮壇來界定。像台南縣西港鄉慶安宮,每三年舉辦一次建醮,就是一種瘟醮活動,它的範圍是西港附近七十八庄。
中北部比較多祈安醮,通常以鄉鎮為範圍,像龍潭鄉、中和鄉、埔里鎮,參加建醮的地方人士,要組成醮局,其成員分布足以顯示醮域的範圍。
7.字姓組織
所謂字姓組織,也牽涉到民間信仰,其活動是由各姓共同或輪流舉辦,所以在祭典的時候,會看到字姓戲,像有名的台中南屯萬和宮就有好幾個字姓,每一次演出的時候,各姓的戲,互別苗頭。字姓組織不只限於字姓戲的活動,譬如有一些祭典活動是由各種姓氏輪流舉辦的,如基隆的中元普度,是由各姓輪流舉辦,這表示姓氏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群的因由,所以,字姓變得重要,同性的宗親可以在神明祭典時,共同負擔一些事情。
8.神明會
神明會是一些對神明有虔誠信仰的信徒,自願組成的團體,像媽祖會、太子爺會、土地公會等。神明會的會員組成有不同層次之分,比如在土地公廟會時,一些熱心人士為了要讓拜拜的活動熱絡一點,就組織土地公會,以運籌活動內容。
神明會的會員不限於同村庄的人,它是由一些熱心的人組成的。神明會常有「吃會」的活動:在神明生日時舉行祭典,祭拜結束後就舉行吃會,一同共宴。另外有一些神明會則是超部落的,像上面提到的二十四庄林姓的私媽祖會。此外,在彰化有一個媽祖廟叫南瑤宮,它的信徒很多,他們為了到香火來源地笨港進香,從嘉慶十九年開始,便組織了媽祖會,一直到日據之前,已有十個媽祖會的組織,到現在這十個媽祖會的組織都還相當嚴密,會員愈來愈多,每年定期舉辦活動。十個媽祖會分成:老大媽會、新大媽會、老二媽會、興二媽會、聖三媽會、新三媽會、老四媽會、聖四媽會、老五媽會、老六媽會。他們的歷史已很悠久,到現在還是一直延續下來,延續的方式是採會員世襲制。
每一個會每年都有過爐的儀式,分角頭舉行,這裡的角頭通常指更大的範圍,而不是一個村庄內的角頭。一個會的範圍包括好幾個鄉鎮,比如老二媽會,包括的範圍是:彰化市、台中市、南投市、草屯鎮、名間鄉、還有員林鎮。各媽祖會會員有一百多人至一萬多人,他們都是從老祖先的時代就加入了。像這種超大型的、有組織的神明會組織,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大概只有南瑤宮的媽祖會,每一個會裡都有總理、董事,董事通常是一個村庄一個或二個,其他則是會員,紀律嚴謹。
以上講的是一些跟民間信仰有關的傳統的社會組織。
三、兩種宗教組織的型態
接下來我們以比較理論性的方式,來探討臺灣